利用遥感技术对鲁甸6.5级地震发震断层的判定
[Abstract]:The M6.5 earthquake occurred in Ludian in 2014-08-03, due to the NW Baogu Nao Xiaohe fault and the NNE Zhaotong Ludian fault,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surface rupture zone in the epicenter, so there is some controversy about the seismogenic fault. From the analysis of seismic data in previous years, we can se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landslid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seismogenic zone, so we select remote sensing images before and after earthquakes with similar time in the same season to exclude the influence of season on vegetation.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in the image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is analyzed, and the distribution direction of landslide is indirectly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tion of vegetation coverage is mainly in the NW direction and the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Ludian earthquake can be determined as Baogu Nao Xiaohe fault in the NW direction.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地学空间信息技术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071265、41372340)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5122110006)
【分类号】:P315;P2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静;姜琦刚;李卫东;李远华;;基于NDVI变化的三江源生态环境演变分区研究[J];世界地质;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增文;;基于NDVI的生态环境变化分析——以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为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年06期
2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Qaidam Basin based on NDVI[J];Journal of Arid Land;2011年02期
3 朱文彬;吕爱锋;贾绍凤;;基于NDVI的柴达木盆地植被空间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J];干旱区研究;2010年05期
4 马世斌;李得林;;基于NDVI的“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及分布状况分析[J];青海国土经略;2009年04期
5 李旭谱;张福平;魏永芬;;黑河流域植被覆盖程度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3期
6 张喜旺;刘剑锋;张波;;伊洛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分异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7 严振英;;植被覆盖度的测算方法和应用现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年23期
8 李琳;谭炳香;冯秀兰;;北京郊区植被覆盖变化动态遥感监测——以怀柔区为例[J];农业网络信息;2008年06期
9 师庆东;吕光辉;潘晓玲;齐家国;师庆三;;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变化特征分析[J];科技导报;2006年03期
10 金宝成;陈家胜;黄华;赖富钱;马金辉;;多层随机拟合法测量样方植被覆盖度[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边振;基于遥感技术的荒漠化监测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林杰;基于植被结构特征的土壤侵蚀遥感定量反演[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师庆东;基于FVC指数对1982~2000年中国西部干旱区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4 陈永富;退耕还林工程定量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5 龚新梅;新疆土地荒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子分析[D];新疆大学;2007年
6 杨春花;放归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预选栖息地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晓松;干旱地区稀疏植被覆盖度高光谱遥感定量反演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贾艳红;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生态需水量空间分布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李文波;基于RS/GIS的水电开发生态环境时空影响定量分析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倪含斌;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矿区水土流失动态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洋;基于RS和IDL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监测分析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2 李攀;基于CVA的植被覆盖度变化信息提取方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晓锦;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植被覆盖度估算及动态变化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璐;基于遥感影像和数码照片的西藏阿里地区植被覆盖度提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肖明;GIS在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D];海南大学;2011年
6 唐金;基于MODIS数据的气象因子与荒漠植被覆盖变化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7 崔田田;山区高等级公路路侧绿化景观安全评价及合理构建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8 赖元长;基于3S技术的川西亚高山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闫少锋;苏北沿海森林植被动态及其区域气候效应[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黄子杰;基于混合像元分解的三峡库区植被覆盖度及C因子定量估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韩秀珍,马建文,王志刚;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国家自然保护区植被的遥感分布特征及变化探测[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2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长江黄河源区高寒植被变化的NDVI记录[J];地理学报;2005年03期
3 张镱锂;丁明军;张玮;刘林山;王兆锋;阎建忠;摆万奇;郑度;;三江源地区植被指数下降趋势的空间特征及其地理背景[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4 唐小平;中国三江源区基本生态特征与自然保护区设计[J];林业资源管理;2003年01期
5 唐红玉;肖风劲;张强;史津梅;;三江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4期
6 武慧智;姜琦刚;程彬;;基于RS和GIS技术青藏高原湖泊动态变化研究[J];世界地质;2007年01期
7 张光辉,,梁一民;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径流起始时间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占刚;张鹏;陶志刚;桂洋;郑伟;;发震断层活动性远程实时监测预报[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2年08期
2 冯广弟;;再论发震断层对选择场地的影响[J];勘察技术;1979年06期
3 耿大玉;关于发震断层与静止断层交遇的讨论[J];西北地震学报;1986年01期
4 石玉成,陈丙午;非发震断层的地震效应问题[J];西北地震学报;1994年01期
5 张加桂;宁夏中卫县1709年7.5级地震的发震断层有待订正[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S1期
6 В.Н.Костюченко;沈;;论预测发震断层的可能性[J];地震地质译丛;1995年02期
7 张绍治;江苏及邻区发震断层力学性质的分区[J];地震研究;1995年02期
8 刘向峰,王来贵;非发震断层场地地震动力响应特性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9 丁学文,程新源,陈国顺;公元512年山西省北部7.5级地震发震断层初探[J];地震研究;1999年04期
10 陈国顺 ,黄振昌 ,郭树卿;新近发现公元512年大地震的遗迹[J];山西地震;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桂枝;陈月娥;;发震断层破裂机制的光弹实验研究[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2 环文林;;发震断层最大潜在地震确定方法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梦遥;汶川地震对周围非发震断层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2年
本文编号:2231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231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