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地震遗址震害建筑物遥感数字化保存与震害特征
[Abstract]:The Ms8.0 magnitud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May 12, 2008 left the old county town in Beichuan devastated and relocated and rebuilt. The old county town of Beichuan is the earthquake area with the most serious damage and the most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e types of earthquake damage. The earthquake remains intact enough to retain the original scene after the earthquake, with rich types of secondary disasters such as debris flows, landslides, barrier lakes, etc. The damage and collapse of buildings are of great valu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history. Opencast seismic sites are easily affected by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and gradually disappear over time. In order to make the seismic sites permanent, the optical remote sensing an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of the earthquake sites in the old county town of Beichuan af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ere collected and sorted out. The func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s such as lidar in the digital preservation of seismic buildings in the old county town of Beichuan a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possible role of building damage types in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seismic si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type image analysis, based on the rich data resources of the sit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maging mechanism of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earthquake damage in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images are studied and analyzed,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data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damage.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4050)资助
【分类号】:P237;P315.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勇;倪波;;汶川地震灾害遗迹旅游资源调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2期
2 李玉宝;罗家望;安静;;北川地震遗址测量中的问题与处理方法[J];城市勘测;2011年01期
3 袁素娟;李亚君;申志永;郭丹云;王丽;;唐山地震遗址现状分析与思考[J];城市与减灾;2013年04期
4 龙海云;赵萍;顾林生;;汶川大地震4周年纪念活动——四川灾后重建与北川地震遗址区发展战略研讨会[J];城市与减灾;2012年04期
5 项恩炜;;地震遗址申报5A景区:促进发展还是伤口抹盐?[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2年05期
6 卢从慧;陈维锋;鲁长江;;基于RFID的地震遗址导览与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3期
7 袁素娟;李亚君;申志永;郭丹云;王丽;;唐山地震遗址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08期
8 陈敏;张楠;;基于RMP分析的黑色旅游开发研究——以北川地震遗址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15期
9 陈文文;罗其友;;罕见的地震遗址——小南海[J];地球;2003年02期
10 ;“保护地震遗址,发展地方经济”技术科学论坛在成都举行[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姜天姣;;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本体的保护方法探究[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5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C];2014年
2 孙琪;周鹏;胡明珠;舒蓉;;玉树地震遗址钢结构玻璃罩雨篷施工技术[A];第十届建构筑物改造和病害处理学术研讨会、第五届工程质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冯新生;学者建言四川建立世界性地震遗址[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龙腾飞 张红霞;走近地震遗址,保护好生命的故事[N];四川日报;2009年
3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 李萌;也谈地震遗址旅游发展问题[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马嫱 贾润贤;加强对地震遗址实物档案的保护与利用[N];中国档案报;2004年
5 新华社记者 江毅;地震遗址:到底该不该卖门票[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李斌邋通讯员 李锦峰;唐山将建地震遗址纪念公园[N];河北日报;2007年
7 屈桂林;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概念设计国际竞赛吸引全球设计者参与[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白骅;专家建议打造地震遗址纪念环线[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方贵;北川倾全力保护好地震遗址[N];绵阳日报;2008年
10 四川记者站 羽欣 白骅;四川地震遗址悄然成景点[N];中国旅游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晴;唐山地震遗址公园设计的主题性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2 黄飞;四川5.12地震遗址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3 赵博;地震遗址展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4 姜天姣;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5 李智;四川地震遗址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旅游感知与态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77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277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