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GIS的黔东南地区民族村寨分布与土地利用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9-01-03 20:51
【摘要】:本文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93年、1999年和2009年三期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地形图、林相图以及相关统计资料,运用地理信息系统ArcGIS9.3,对黔东南州民族村寨空间分布、土地利用空间变化及其两者相关性进行研究,为该区民族村寨的生态规划提供参考,为建设该区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黔东南州民族村寨分布于244-1256m的高程范围内,60.36%的民族村寨分布于600-1000m的海拔范围内。民族村寨的坡度范围是1.14-40.47°,40.54%的民族村寨分布于7-15°的坡度范围内。因为季候风的缘故,民族村寨主要分布在东坡和南坡,其次为西坡,最后为北坡。民族村寨与水系距离处于2m~1.37km的范围内,55.86%的民族村寨分布在离水系~399m的范围内,仅10.81的民族村寨分布在离水系700-999m的范围内。整体上,民族村寨与县道的距离最近,其次是省道、再是国道,与高速公路距离最远。通过空间点模式分析得出,民族村寨在坡向和与水系距离上属于随机分布,在海拔和坡度上属于高值分布,在与省道、国道和高速距离上属于低值分布。 2.黔东南州低海拔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高海拔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林地;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地利用的综合程度不断下降,1993-2009年间各梯度带的土地利用综合程度不断提高。1993-2009年,0-1200m海拔区域内斑块密度急剧减少,土地利用程度趋于单一化,团聚程度变弱,空间上更分散。1200-2000m海拔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呈现多样化,破碎化程度增加,团聚程度增强,空间上更为集中。0-800m和1600-2000m海拔区域的形状总体上表现出规则-不规则-相对不规则的变化趋势,而800-1600m和2000m海拔区域的形状总体上趋于规则。 3.耕地是0-7°坡度级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是其他坡度级分布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随着坡度的增加,林地面积逐渐增加,而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不断减少,同时,耕地增长速率不断增加,草地减少速率不断下降,水体变化剧烈程度不断加剧。1993~2009年,各坡度级的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长,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减少。在景观格局构成上,随着坡度的增加,斑块密度(PD)指数和景观多样性(SHDI)指数值都不断减少。从斑块角度看,优势土地利用类型的优势并不明显。1993~2009年间,在0-250坡度范围内,斑块形状指数(AWMSI)值先增加后减少,整体处于增长趋势,且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坡度的增加,景观聚集度(CONTA)指数值逐渐增加。1993~2009年,在0~25°坡度范围内,CONTA值不断增大。 4.1993~2009年,黔东南州各民族村寨空间缓冲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水体和建筑用地的面积都较少,各县市、各高程梯度和各坡度级的林地、耕地、草地的比率差异较大。随着缓冲区半径的增加,林地和草地的面积也增加,但耕地和建筑用地却减少,水体的变化较无规律,同时,林地和耕地的变化剧烈程度随之减少。在时间尺度上,各县市的缓冲区的林地和草地面积都处于减少趋势,耕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处于增长趋势,但是各高程和各坡度上的变化无明显规律。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208;TU982.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怀勇;仙巍;杨武年;周万村;;三峡库区不同坡度带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研究——以重庆开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2 郭丽娟;;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3 赵中华;李春林;郄瑞卿;李清华;;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分析——以磐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4 闫庆武;卞正富;王桢;;基于空间分析的徐州市居民点分布模式研究[J];测绘科学;2009年05期

5 滑永春;彭道黎;;延庆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刘艳艳;吴大放;董玉祥;陈梅英;王朝辉;;珠海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相关性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3期

7 刘瑞民;杨志峰;沈珍瑶;丁晓雯;伍星;刘芳;;基于DEM的长江上游土地利用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1期

8 吴海珍;阿如旱;郭田保;孙紫英;;基于RS和GIS的内蒙古多伦县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9 肖笃宁,李秀珍;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J];地理科学;1997年04期

10 周华锋,傅伯杰;景观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松婷;黔东南州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胡澄;基于RS和GIS的巴仁哲里木地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黄琦;基于GIS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9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399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46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