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InSAR高精度观测地震形变场及其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8 18:23
【摘要】:正目前,InSAR已成为监测地震同震、震后以及震间断层滑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差的累积使得测量精度受到影响。本文从InSAR形变监测数据处理关键环节入手,系统分析各个关键环节的误差贡献,探讨InSAR误差干扰项的消除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利用DEM校正InSAR大气垂直分层延迟相位的方法,进而将这种方法应用于2008年当雄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观测;推导了系统和随机2种观测误差在三
[Abstract]:At present, InSAR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ns to monitor seismic co-shock, post-earthquake and inter-earthquake fault slip. However, du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various errors in the process of InSAR data processing,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is affected. Starting with the key link of InSAR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ata processing,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rror contribution of each key link, and probes into the elimination method of InSAR error interference term. On this basis, the method of correcting the vertical delamination delay phase of InSAR using DEM is studied, and then the method is applied to the observation of coearthquakes and post-earthquake deformation of the Dangxiong earthquake in 2008, and the systematic and random errors of two observations are deduced to be three.
【作者单位】: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分类号】:P31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轶宏,袁峰,李湘凌,周涛发;基于GIS的矿区三维重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7期

2 彭凡;董熙平;;同步加速器X射线层析显微技术在化石胚胎Markuelia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周怡佳;滕奇志;唐棠;;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岩石薄片图像三维重建[J];石油矿场机械;2007年11期

4 董为;侯新文;房迎三;刘金毅;朱奇志;;南京汤山早更新世猎豹头骨CT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9期

5 张晁军;石耀霖;黄建平;;粘弹性分层和重力作用对地震形变场数值模拟的影响[J];西北地震学报;2008年03期

6 郝明;沈正康;王庆良;;1990年青海共和7.0级地震震后垂直形变研究[J];地震学报;2010年05期

7 阮秋琦,罗民,,袁保宗;地质构造三维重建算法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8 王华;周晓青;;雷达干涉测量技术与地震周期监测[J];地理空间信息;2009年03期

9 T.Masterlark;K.L.H.Hughes;张华;;2004年苏门答腊—安达曼M9级地震的下一代形变模型[J];世界地震译丛;2009年03期

10 谭凯,王琪,申重阳;用大地测量数据反演2001年昆仑山地震[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刁法启;熊熊;;2001 Mw 7.8昆仑地震短期震后形变机制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王华;;利用InSAR确定2008年Mw6.5级青海大柴旦地震同震形变[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薛莲;孙建宝;王敏;沈正康;陶玮;;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Mw7.8级地震震后形变场的InSAR&GPS联合观测及流变模型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王庆良;张希;王文萍;梁伟锋;;中国典型强震震后形变有效松弛时间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王永哲;李志伟;朱建军;;玉树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获取及断层滑动分布初步反演结果[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谈洪波;申重阳;李辉;;汶川8.0级地震震后效应黏弹分层模拟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孙玉军;张怀;石耀霖;;日本东北9.0大地震的同震形变和库仑应力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晁军;Cinna Lomnitz;马丽;石耀霖;;墨西哥2001~2002年慢暂态形变事件的物理机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飞;周海东;赵云霞;巴蕾;;岩石细观损伤的三维数字图像分形[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高继宗;;延续300余年的错误应该纠正[A];中国地震学会第十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专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许清;CT技术怎样还原古人类脑?[N];科技日报;2008年

2 杨暄邋点评人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金昌柱;大熊猫有个“小祖先”[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永哲;基于InSAR的地表同震形变获取及震源参数反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万永革;地震物理过程模型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3 刘斌;InSAR高精度观测地震形变场及其三维重建技术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3年

4 邹伟;三维地质勘查软件核心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5 吴妍;植硅体分析方法的应用与改进[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6 刘慧;基于CT图像处理的冻结岩石细观结构及损伤力学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辉;利用InSAR资料研究缅甸地震同震形变和震源参数[D];中南大学;2013年

2 翟有经;高应力岩石蠕变与细观试验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43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443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