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土地利用视角下的南京城市空间多维扩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30 02:13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大中城市在二维蔓延式扩张的同时,垂向伸展态势也越发明显。当前,仅从二维平面角度着眼研究城市的扩展和城市形态的演变,而忽略城市垂向的伸展和用地强度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城市空间扩展、土地利用变化和城市空间形态变化规律的认识。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城市空间二维扩展研究方法进行拓展,形成城市空间多维扩展的研究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从多维视角全方位分析城市空间扩展和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过程、格局和机理,深化对城市空间多维扩展规律的认识,并通过扩展后城市土地集约度的微观评价分析城市多维扩展的合理性,提出未来城市空间多维扩展的建议。通过本研究,期望拓展城市空间扩展研究的视角,全面把握城市空间扩展规律,为科学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本文针对城市空间多维扩展科学问题的解答,以南京城市扩展为例构建了城市空间多维扩展分析的方法体系,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提出了符合研究区实际的,采用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应用基于知识与规则的分层信息提取法大范围、快速、准确提取土地利用分类信息的方法与流程;(2)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改进了提取建筑轮廓和建筑高度的技术方法,对南京城市建成区垂向结构进行了数字重建,提出了基于"分层分类"与"对象分割"的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数字重建方法;(3)在城市二维空间扩展研究中,集成了 GIS二维空间分析模型和方法,深入挖掘了转移矩阵在土地利用演变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将城市重心迁移、城市分形分维、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研究方法从二维拓展到了三维,并建立了基于格网的城市三维形态变化量化分析指标体系和分析方法;(4)在城市空间多维扩展关系的研究中,引入了受限的voronoi图、"建筑占地面积—建筑高度"图等研究方法,并提出了体积增长贡献率的概念用以划分城市空间多维扩展所处的阶段;(5)将神经网络模型引入到基于用地功能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在构建的城市空间多维扩展研究方法体系的支持下,开展了南京城市空间多维扩展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南京城市二维空间扩展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城市扩展在逐渐从快速蔓延式向注重内部结构优化和整合的内涵式扩展方式转变;(2)1980—2012年,南京城市建成区处于迅速扩张之中,其中耕地向城市建设用地的转变是这一时期主要的地类流转方式,除城市内部地类外,地类转移无序度都较小,土地利用演化较为有序,土地利用结构逐渐向均衡状态发展;(3)南京城市处在不断地更新与改造过程中,城市空间三维扩展的趋势越发明显,南京市高层建筑在2000年后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建设速度,城市天际线起伏变化明显,近12年来三维重心的移动方向经历了从东南到西的转化过程;(4)借鉴遥感多维特征空间分类方法,对各城市形态三维量化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将城市三维形态划分成了6个分区,各分区面积显著扩大,分区由圈层结构向相互穿插方式演变;(5)用地类型和用地强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近12年来,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容积率增长最快,在城市扩展过程中,新增建设用地的容积率也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6)2000—2012年,南京城市形态在从弱金字塔型向穹隆顶阶段过渡,12年间经历了平面扩展发力—增速—放缓和内部挖潜适度—放缓—发力的过程;(7)30余年来,南京市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都处在不断扩展中,从扩展后的集约用地状况来看,目前土地利用总体集约度良好,呈现从核心城区向外围集约利用度逐渐降低的趋势,商业功能区总体呈现较高的集约利用状态,居住功能区、教育功能区总体呈现集约利用状态,工业功能区集约度相对较低;(8)南京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较大,规模潜力主要分布在浦口区、栖霞区和江宁区,主城区内规模潜力较小,通过潜力分析,对城市用地挖潜进行了时序配置,并提出了相关调控措施。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为以下几方面:(1)基于"多维"视角,创新了城市空间多维扩展的研究方法,将城市二维扩展研究模型扩展到三维并改进了某些研究方法的应用;(2)对南京城市空间多维扩展的格局、过程、机理和效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3)进行了城市多维时空信息数字重建技术创新。
【图文】:

区域城市,大都市,城市结构,结构模式


a伯吉斯的同&阔模式逦b崔巧特的扇形模NB逦C哈1斯、化巧曼多中也模式逡逑图1.1城市±地利用的空间形态逡逑轨迹。民.E.Dikinson在1947年提化‘王地带理论",将城市空间形态分为中央地逡逑带、中间地带和边缘地带(郊区地带)S个主要的从市中也到外围的空间地带。逡逑L.邋H.邋Russwurm于1W5年出版《城市边缘区和城市影响区》一书,他认为现代逡逑城市应该包括四个主要的空间结构,,从外到内为乡村腹地、城市影响区、城市边逡逑缘区和城市核必区(图1.2邋a)。而E.邋J.邋Taaffe、B.邋J.邋Gamer和M.邋H.邋Teatos根据逡逑对欧美大量城市空间形态扩展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现代城市发展的理想空间模逡逑式,从城市中屯、向外分别是:中央商务区、中如边缘区、中间带、外缘带和近郊逡逑区。Muller于1981年指出衰落的中屯、城市、内郊区、外郊区、城市边缘区是现逡逑代大都市的空间结构模式(图1.2邋b)。逡逑外巧泛—II邋III逡逑、、逦?巧站郎巧巧区逡逑、、、逦—巧巧的中,巳、绒市逡逑a逦b逡逑图1.2城市结构图逡逑a.民usswurm区域城市结构;b.邋Muller大都市结构模式逡逑资料来源:顾朝林等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1995.10逡逑9逡逑

轨迹图,空间形态,轨迹,城市影响


L.邋H.邋Russwurm于1W5年出版《城市边缘区和城市影响区》一书,他认为现代逡逑城市应该包括四个主要的空间结构,从外到内为乡村腹地、城市影响区、城市边逡逑缘区和城市核必区(图1.2邋a)。而E.邋J.邋Taaffe、B.邋J.邋Gamer和M.邋H.邋Teatos根据逡逑对欧美大量城市空间形态扩展的调查和研究,总结出现代城市发展的理想空间模逡逑式,从城市中屯、向外分别是:中央商务区、中如边缘区、中间带、外缘带和近郊逡逑区。Muller于1981年指出衰落的中屯、城市、内郊区、外郊区、城市边缘区是现逡逑代大都市的空间结构模式(图1.2邋b)。逡逑外巧泛—II邋III逡逑、、逦?巧站郎巧巧区逡逑、、、逦—巧巧的中,巳、绒市逡逑a逦b逡逑图1.2城市结构图逡逑a.民usswurm区域城市结构;b.邋Muller大都市结构模式逡逑资料来源:顾朝林等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1995.10逡逑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01.2;P20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丽娜;杨君;段建南;林瑜;;中南丘陵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湖南省醴陵市为例[J];水土保持通报;2009年04期

2 谢红梅;;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3 陈文波;赵丽红;钱奇霞;;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安全格局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7期

4 李清泉;;新形势下开发区的发展之路——评《开发区发展与土地利用》[J];中国高新区;2006年08期

5 池建;宁镇亚;;常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年04期

6 吴连喜;;20年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析[J];土壤;2009年06期

7 宋金平;赵西君;王倩;;北京市丰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8 尹君;可持续土地利用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刘伟;石永俊;帅婧;;土地利用的潜力研究[J];珞珈管理评论;2009年01期

10 王小玉;张安明;邹小红;汪小平;;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连芳;曾巍;;我国土地调查及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2 陈莹;陈兴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暴雨洪水响应研究—以太湖上游西苕溪流域为例[A];福建省第十三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周堂;石培基;;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4 姚静韬;孔祥斌;段增强;;基于梯度算法的土地利用情景分析及其应用[A];2016'中国新时期土地资源科学与新常态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30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16年

5 李高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化建设[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文集(下册)[C];2004年

6 吕姗;林爱文;;中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以黄石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刘军;;湖南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影响动力研究[A];2013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陈健飞;韦素琼;;闽台土地利用变化对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方瑞欣;;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中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初步建立[A];“决策论坛——科学决策的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10 吴琴;王鹏;董玉祥;;基于土地调查数据的广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吉晶;今年度土地利用指标实行放开竞争申报[N];宁波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卿;杭州进入土地利用新周期[N];杭州日报;2010年

3 华中农业大学 刘菊鲜;浅析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孙佳岩;黑龙江土地利用精打细算[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5年

5 记者 欧林 通讯员 钱伟;我市启动土地利用和管理新蓝图[N];嘉兴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赵凡;土地利用,一定要讲科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7 记者 刘学文;研究土地利用总规调整完善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案 整改落实省政府降低企业成本大督查反馈意见[N];鄂州日报;2016年

8 ;将“三改一拆”进行到底 把“两美”要求落到细处[N];浙江日报;2016年

9 记者 钱yN;我省145个“三改一拆”大项目集中开工[N];浙江日报;2016年

10 本报记者 钱yN;拆改并举拓空间[N];浙江日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伟峰;土地利用视角下的南京城市空间多维扩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 陈景;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演变及预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李学梅;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文惠;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卢德彬;中国PM_(2.5)的时空变化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李同飞;考虑土地利用的交通网络建模及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7 刘中秋;土地利用变化并行模拟中CA模型改进[D];武汉大学;2013年

8 刘骞;城市商业土地利用与交通网络均衡分析[D];武汉大学;2015年

9 王t;珠江口近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环境生态效应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8年

10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537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5537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a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