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PS数据的电离层TEC梯度异常探测研究
【图文】:
图 1-1 电离层分层结构[2]-1 所示,电离层的分层结构使得国际上将它划分为 D 层、E 层、F F1 层和 F2 层[3]。由图可以看出,电离层电子密度最大时的高度在际上,电离层的峰值电子密度(记为 NmF2)对应的电离层高度(经常处在 F2 层区域,这也是因为 F2 层是电离层所有区域中最活在电离层底部,高度范围约为 60-90km,D 层是多原子离子“团”的104/cm3[4];90km 到 150km 属于 E 区,又称为发电机层,它的电子 层,属于中等浓度;F 层是原子氧离子密度较大的区域,由于 F 层,电子密度一般在此区域会达到峰值。由于白天和夜晚的日照区分强度跟季节也有很大关系,,故此区域的电子密度数值会在不同季节当无线电波经过电离层时,F 层是影响传播的最主要的干扰源。由
图 2-1 测高仪单站点数据图图 2-1 为 Millstone Hill 站点在 2015 年 3 月 17 日的测高仪数据图,标出了站点名、间、电子密度随时间变化、电子密度在 F1 和 F2 层的 hmF2 数值等,本文主要用到的电子密度随时间变化的数据、hmF2 和 NmF2,其中 NmF2 数据需要用 foF2 转化,转公式如下:222 1080.6foFNmF = (2.1)本文所用测高仪数据来自 LGDC(Lowell GIRO Data Center),该数据库联合了欧、非洲和亚洲多个站点源的数据,数据质量具有一定可靠性。雷达是探测电离层参数变化的主要手段之一,非相干散射雷达能够测量电子密度、子速度和电离层中电子温度分布等表征电离层重要特性的参数,电波最高可达到00km 左右,在研究电离层特性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这种测量具有有限的水平分辨,但是它们的高垂向和时间分辨率可以良好的监测 TID 的波特征。相比于测高仪,非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22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С.И.Авдюшин;张敬贤;;宇宙气象[J];世界科学;1988年05期
2 苏元智,黄信榆;1986年2月特大电离层暴的动力学表现[J];地球物理学报;1989年05期
3 蒋和荣,刘玉玲,杨美华,武顺智;1988年日地联测期间北京地区TEC行为(英文)[J];云南天文台台刊;1989年S1期
4 张顺荣,陈敬梧;太阳峰年联合观测期间武昌电离层垂直探测结果(英文)[J];云南天文台台刊;1989年S1期
5 涂传诒,贾志华;中纬负相电离层暴计算模式[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7年02期
6 何友文,郭世琪,马锦云,樊甫光,李文栎;强太阳活动引起的电离层暴群及“暴群”的中低纬特性[J];电波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7 高敬帆;赵海生;徐朝辉;许正文;冯杰;李辉;马征征;;拉萨地区电离层长期变化特性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18年06期
8 黄天锡;冬夏典型地磁-电离层暴期间太平洋区域F层行为[J];空间科学学报;1985年02期
9 乐子华,叶嘉骏,乐琰,王春玲;严重的电离层暴对短波遥测系统的影响分析[J];水利水文自动化;2001年04期
10 王露露;刘立波;陈一定;乐会军;张瑞龙;;2002年10月Millstone Hill地区电离层暴时特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9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尚社平;张满莲;郭兼善;史建魁;罗熙贵;;影响中高纬电离层暴的物理机制研究[A];第九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2 雷久侯;刘立波;万卫星;张顺荣;;中纬电离层暴的数值模拟与数据同化研究[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任志鹏;万卫星;;电离层暴/热层暴的模拟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赵必强;万卫星;刘立波;;东亚赤道异常驼峰外地区的电离层暴分类[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满莲;尚社平;郭兼善;罗熙贵;史建魁;;1998年5月磁暴事件期间的全球电离层响应[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祥雨;牛超;徐步云;刘代志;;中低纬度电离层暴对磁暴的响应分析初探[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十三)——军民融合与地球物理[C];2017年
7 李雪t
本文编号:2604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60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