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2 16:03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洋县位于秦岭主脊南坡腹地紫柏山南麓。近年来,由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差且伴随着降雨、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县区地质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是通过对地质灾害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及危害范围进行预测,圈定出地质灾害的危险区域,不仅可以减少和避免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的危害,指导洋县移民搬迁选址工作,同时为洋县经济发展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本文依托于陕西省地质调查院下达洋县等13县地质灾害野外调查任务,通过对洋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等情况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总结出县域地质灾害发育的类型、特征及规律,筛选出地形坡度、地貌类型、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植被覆盖率、年均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7个主要因素指标。以GIS为技术支撑,建立了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各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通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的比对和研究,最终选取了信息量法作为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同时,建立了洋县空间数据库,完成了各评价因子图层的提取及栅格化,将县区按1km×1km的规则网格划分为3429个单元。结合信息量评价模型,在建立洋县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借助MAPGIS软件输入编辑、属性库管理、空间分析、工程输出等功能对评价因子指标的不同状态进行信息量计算,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最终得到各评价单元的综合信息量值,实现了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将全区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极低危险区4大区14个亚区,并绘制出了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图。
【关键词】:地质灾害 危险性区划 GIS 信息量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694;P20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1 绪论7-12
- 1.1 选题背景7-8
- 1.2 研究意义8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3.1 国外 GIS 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和发展8-10
- 1.3.2 国内 GIS 技术在地质灾害方面的应用和发展10-11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11-12
- 1.4.1 研究思路11
- 1.4.2 技术路线11-12
- 2 研究区自然地质环境条件12-28
- 2.1 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概况12-13
- 2.1.1 地理位置12
- 2.1.2 社会经济概况12-13
- 2.2 地形地貌13-15
- 2.3 气象水文特征15-19
- 2.3.1 气象特征15-17
- 2.3.2 水文特征17-19
- 2.4 地层岩性19-22
- 2.5 地质构造22-24
- 2.6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24
- 2.6.1 新构造运动24
- 2.6.2 地震24
- 2.7 岩土体类型及基本特征24-26
- 2.8 水文地质特征26-27
- 2.9 人类活动类型及特征27-28
- 3 研究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28-40
- 3.1 洋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28-30
- 3.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30-31
- 3.3 地质灾害分布规律31-32
- 3.4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32-40
- 3.4.1 地形地貌与地质灾害33-34
- 3.4.2 地质构造与地质灾害34-35
- 3.4.3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类型与地质灾害35-38
- 3.4.4 水与地质灾害38-39
- 3.4.5 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39-40
- 4 基于 GIS 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方法40-47
- 4.1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40-44
- 4.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40-41
- 4.1.2 评价指标的确定41-44
- 4.2 空间数据库的建立44-47
- 4.2.1 空间数据库简介44
- 4.2.2 研究区空间数据库的建立44-47
- 5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47-64
- 5.1 基于 GIS 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成图47-58
- 5.1.1 单元格划分47
- 5.1.2 栅格图层准备47-52
- 5.1.3 信息量计算52-54
- 5.1.4 基于 GIS 的信息量计算54-57
- 5.1.5 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成图57-58
- 5.2 区划结果评价58-64
- 6 结论与展望64-66
- 6.1 结论64
- 6.2 展望64-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69
- 附录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春山,吴满路,张业成;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及展望[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洋县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61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