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GPS数据研究2015年尼泊尔Mw 7.8地震断层滑动及应力变化分布
【图文】:
站长期积累的观测数据,采用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后可得到高精度时间序列产品,为大地测量学、地球动力学、地球物理学提供数据支持。图1-1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陆态网)基准站站点分布图2015 年 4 月 25 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市西北方向约 80 km 的喜马拉雅山中部发生强烈地震,矩震级为 Mw 7.8,震源深度约 15 km[4]。主震发生后,产生一系列的余震,最大余震发生在主震东南方向达 Mw 7.3[5]。此次地震发生在主喜马拉雅推挤(Main HimalayanThrust,简称 MHT)断裂上,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陆-陆挤压碰撞
图 1-2 尼泊尔地区主要断层及历史大地震分布同震形变地震发生后,,大量学者利用尼泊尔国内 GPS 连续观测站,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网络,地震应急观测流动站数据计算了同震形变场,得到尼泊尔境内的 GPS 测站最位移将近 2 m,震中东北部 100 km-400 km 中国藏南地区观测到毫米到厘米级的形变29 35]。数据显示此次地震波及范围较广,距离震中 2000 km 内的 GPS 基准站均记录了明显的地震形变信号,由于相对震级较小,中国境内的微小地震并未显著增加[29]美国地质勘探局(UnitedStatesGeologicalSurvey,简称 USGS)给出的地震震源制解显示:该地震破裂断层沿西北方向,走向、倾向、滑动角分别为290 /11 /108与喜马拉雅逆冲断裂带浅部走向基本一致[8 35]。InSAR 与 GPS 联合反演结果表明地同震位错分布主要集中在沿走向 150 km 和倾向 70 km 的范围内[34]。Sui Tung 等采InSAR 与 GPS 数据,基于弹性分层模型和弹性均匀模型,计算了同震滑动分布,得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315.7;P22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凯;赵斌;张彩红;杜瑞林;王琪;黄勇;张锐;乔学军;;GPS和InSAR同震形变约束的尼泊尔M_W7.9和M_W7.3地震破裂滑动分布[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06期
2 李瑜;刘静;梁宏;张锐;师宏波;王鹏;李建勇;王坦;;全球定位系统测定的尼泊尔M_w7.8级地震同震位移[J];科学通报;2015年36期
3 单新建;张国宏;汪驰升;李彦川;屈春燕;宋小刚;庾露;刘云华;;基于InSAR和GPS观测数据的尼泊尔地震发震断层特征参数联合反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1期
4 赵斌;杜瑞林;张锐;谭凯;乔学军;黄勇;张彩红;;GPS测定的尼泊尔M_w7.9和M_w7.3级地震同震形变场[J];科学通报;2015年Z2期
5 方颖;张晶;江在森;邵志刚;曹建玲;;用跨断层形变资料分析鲜水河断裂西北段的运动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5期
6 张勇;许力生;陈运泰;;2015年尼泊尔M_w7.9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与初步联合反演[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5期
7 张贝;程惠红;石耀霖;;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M_S8.1大地震的同震效应[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05期
8 邓明莉;孙和平;徐建桥;祝意青;;芦山地震同震和震后地表形变及重力变化的理论模拟[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4年09期
9 许志琴;杨经绥;李文昌;李化启;蔡志慧;闫臻;马昌前;;青藏高原中的古特提斯体制与增生造山作用[J];岩石学报;2013年06期
10 单斌;李佳航;韩立波;房立华;杨嵩;金笔凯;郑勇;熊熊;;2010年M_S7.1级玉树地震同震库仑应力变化以及对2011年M_S5.2级囊谦地震的影响[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克科;伍吉仓;;基于GNSS网主成分分析的断层形变检测与反演[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26:卫星导航技术及其在地球科学应用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莹辉;基于InSAR观测同震地表形变场反演汶川地震断层滑移[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张国宏;断层滑动分布与震源破裂过程联合反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晓祥;中国陆态网GPS基准站坐标时间序列主成分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18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618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