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关键算法研究及软件研发
【图文】:
的数据对象;vtkRender 则负责整个场景的渲染,可以设置场景中的相Camera)、灯光(Light)和颜色(Color)等;vtkRenderWindow 则用来连接系统和渲染引擎,负责管理不同操作系统中窗口的创建、使用与销毁。.3.2 VTK 的基本数据结构VTK 的数据组织结构主要分为以下三部分:1)拓扑结构(Topology Structure),主要描述了对象的构成形式。2)几何结构(Geometry Structure),,主要描述了对象的空间位置关系。3)属性数据(Attribute Data),是拓扑结构和几何结构的补充。在 VTK 的可视化方法中,点数据定义了数据集的几何结构,单元数据定数据集的拓扑结构,而属性数据则较为灵活,既可以赋给点数据,也可以赋元数据。例如,想要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三角形,首先必须定义三角形三个点间坐标,然后将这三个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那么这三个点就定义了集的几何结构,而它们之间的连接就构成了数据集的拓扑结构,而属性数据以定义为三个空间点的温度,也可以定义为三角形的颜色。
第三章 地学空间数据三维可视化模型设计地学空间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是对数据特征的抽象表达,通过对数据语义以及数据结构的描述,建立客观、真实的三维可视化模型,是现实世界向数字世界转换的桥梁。对于地学空间数据模型的描述与表达,其核心内容为建立合适的数据结构模型,主要包括点模型、线模型、三维面元模型、三维体元模型等。3.1 点模型与线模型点模型是所有空间模型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由三维空间坐标以及相应的属性信息组成,点模型组成了其他所有模型的顶点。线模型是顶点间的相连,描述了空间模型的形状,控制了模型的边界。点模型与线模型是最基本的空间拓扑关系,如图 3.1 所示,从左到右依次表达了点、点集、线段、折线四种数据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208;TP31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钧霆;陈锁忠;何志超;戴金晖;;面向GTP的三维地质模型空间剖切方法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2 李廷栋;刘勇;王军;郑洪伟;;略论地质图件的十大功能——纪念黄汲清先生诞辰110周年[J];地质论评;2014年03期
3 赵龙;闵世平;代强玲;;基于八叉树的三维地质剖面生成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4年02期
4 黄银涛;周锋德;姚光庆;;随机模拟及遗传神经网络方法预测煤层气资源量[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6期
5 李欣海;;随机森林模型在分类与回归分析中的应用[J];应用昆虫学报;2013年04期
6 朱志洁;张宏伟;韩军;宋卫华;;基于PCA-BP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7 黄忠;江巨浪;张佑生;;基于地层线的三维地质剖切算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8 李艳芳;程建远;王成;;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震属性优选及煤层气预测[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2年06期
9 王卫红;秦绪佳;;一种网格融合算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1年06期
10 李邵军;冯夏庭;王威;周辉;;岩土工程中基于栅格的三维地层建模及空间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金珊;津巴布韦卡鲁盆地煤层气资源表征及评价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2 陈玲侠;矿山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及三维实体建模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3 田文文;基于自发地理信息的空间数据变化发现与更新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朱蕊;多源空间矢量数据一致性处理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潘军;多元地学空间数据融合及可视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盼盼;稀密结合型井网区煤储层三维精细地质建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2 刘局科;基于GRID/TIN混合结构的地形场景数据组织方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朱珊姗;基于录井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985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69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