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无人直升机载Mini SAR数据处理及其影像定位

发布时间:2020-06-10 14:04
【摘要】: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载微小型合成孔径雷达(Miniatur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Mini SAR)遥感系统是有人航空遥感和航天遥感手段的有效补充,具有高分辨率、低成本、机动灵活、数据获取周期短等特点。在测绘公益项目的支持下,参与了新型无人直升机载Mini SAR遥感系统的集成以及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的开发,解决了原始数据获取及图像输出的相关问题。但是,低精度小型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IMU)从多个方面影响无人直升机载Mini SAR遥感系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系统的广泛应用。文章通过对Mini SAR原始数据成像的研究,采用系统中小型定位定姿系统(Miniature 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MPOS)进行初次运动误差补偿。在成像过程中,采用波数域算法实现高分辨率Mini SAR成像,并利用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进行二次运动误差补偿。在无专业标定设备的情况下,利用MPOS实测数据估算载机轨道参数的测量误差,最终实现Mini SAR图像的定位精度评定。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无人直升机载Mini SAR遥感系统集成根据无人机直升机平台的飞行特点以及Mini SAR成像所需的条件,设计了专业的防振动云台用于连接无人直升机与Mini SAR系统,云台采用三维等刚度减震器削弱或消除无人直升机高频振动对Mini SAR系统造成的影响。并加装微波吸收材料用于保护射频天线。(2)Mini SAR系统原始数据处理相位误差直接影响Mini SAR成像质量,文章利用MPOS进行初次运动误差补偿。采用波数域成像算法实现高分辨率Mini SAR成像,在成像过程中利用相位梯度自聚焦算法进行二次运动误差补偿,提高成像质量。最终得到斜距分辨为0.3m×0.3m的Mini SAR影像。根据无人直升机飞行状态不稳定以及MPOS测量精度低等问题,开发了配套的数据系统。(3)Mini SAR图像定位精度评定地面控制点计算、拟合轨道参数、模拟Mini SAR影像无法准确获取Mini SAR图像定向参数。文章利用多项式插值MPOS数据的方法获取定向参数。根据误差传播定律与距离-多普勒定位模型,MPOS的测量误差直接影响Mini SAR图像定位精度。在没有专业标定设备的情况下,本文以误差理论为基础,根据MPOS数据平面测量值近似相等的特点,提出应用双观测值之差求取观测值中误差。Mini SAR图像定位精度的估计值为0.3m,并利用实测控制点进行验证。双观测值中误差估算方法为MPOS的精度标定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其它领域同类型数据的精度指标评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面分析低精度MPOS对Mini SAR成像、图像定位及定位精度的影响,利于推动无人机载Mini SAR遥感系统的广泛应用。
【图文】:

数据采集系统,聚束模式,遥感系统


图 2-1 Mini SAR 数据采集系统Fig.2-1 Mini SAR data acquisition system无人机载Mini SAR遥感系统主要包括:Mini SAR系统、IMU惯性导航设备、GPS 天线、无人机平台等设备。以灾害应急、地形测绘实际应用为导向,本节主要介绍无人直升机载 Mini SAR 遥感系统中主要设备的选择标准和技术参数,解决硬件集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1 Mini SAR 系统2.1.1 Mini SAR 成像模式根据合成孔径雷达波束的照射方式,SAR 的成像模式可分为聚束模式(Spotlight SAR),条带模式(Strip map SAR),扫描模式(Scan SAR),以及在聚束模式和扫描模式上改进的滑动聚束模式(Sliding Spotlighting)和 TOPS/Inverse TOPS 模式(Terrain Observation by Progressive Scans)等[95,96]。上述 SAR 成像模式之间的区别,见图 2-2。

聚束模式,波束指向,合成孔径长度,成像分辨率


16图 2-2 SAR 成像模式Fig.2-2 SAR imaging mode聚束模式:通过控制雷达天线方位向的波束指向来实现对特定目标区域观测,,用于增加合成孔径的长度提高方位向分辨率。聚束模式短时间内有限,单通道上提供更多的视角,可对重点区域或感兴趣的目标进行详成像。条带模式:条带成像模式最简单,天线发射的波束指向不变,能够连续像。合成孔径长度受限,成像分辨率低于聚束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2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战辉;汪立新;李灿;;动态总方差及其在陀螺振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J];传感技术学报;2015年12期

2 王伟杰;李春升;杨威;王鹏波;陈杰;;姿态测量误差对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质量影响[J];电波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3 赵剡;张少辰;胡涛;;惯性测量组件离心机标定及误差分析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4 魏莉莉;黄军;傅长松;刘春宁;;带斜置元件的光纤陀螺捷联惯组标定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5年01期

5 向夏芸;王密;齐建伟;范城城;臧熹;;ZY-3卫星轨道拟合与预报精度分析[J];测绘通报;2015年01期

6 范城城;王密;朱映;向夏芸;程宇峰;;ZY-3卫星姿态插值与拟合方法研究[J];测绘通报;2015年01期

7 郭忠磊;滕惠忠;张靓;;机载平台GPS定位方法与精度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年10期

8 程骏超;房建成;吴伟仁;李建利;王文建;;一种激光陀螺惯性测量单元混合标定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4年04期

9 宋伟;朱岱寅;李勇;;机载聚束SAR图像定位精度研究[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4年04期

10 贾瑞才;;低成本IMU误差辨识与补偿算法[J];四川兵工学报;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乐敬明;;无人机载SAR雷达波束稳定技术[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贾光沿;;国外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现状[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玉战;;无人机载SAR运动补偿方法研究[A];大型飞机关键技术高层论坛暨中国航空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世阳;曲线运动轨迹SAR成像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陈祺;星载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郑晓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倩;无人机载SAR运动补偿和高分辨率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韦倩;SAR/InSAR高精度快速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李艳红;FMCW微型SAR成像信号处理技术研究与硬件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邴媛媛;无人机遥感在某铁矿矿区资源监测中的应用[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年

5 郑波浪;机载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运动补偿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

6 李仁;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7 王虹现;机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及实时处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063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7063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