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通化市聚落地名空间分布及区域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01:16
【摘要】:地名是特定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而绝大多数地名可以久存性的特点足以反映出该地域范围内历史时期与现实阶段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地名一经产生,有着较强的传承性与稳定性,因此,从多角度对地名内涵进行考察,分析其命名要素,探究地名的命名规律、空间分布状况与区域特征,揭示其形成背后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状况,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出发,对通化市聚落地名的语源类型进行分析,再现通化市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风貌,并分析通化市聚落地名的空间分布状况、概括通化市地名文化的区域特征。通化市聚落地名以自然类地名为主,占总地名数57.28%。其中地形类地名为882个,所占比重最大。以“沟”字地名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这主要是由于通化市境内多低山丘陵地貌,并受河流切割而形成的一道道沟谷,由于这一地貌类型地势较为平缓并离河流较近,适宜人类聚落的形成,地名多在此形成分布。其次是方位类地名为540个,占地名总数约13.79%。水文类地名232个,占地名总数的5.92%。水文类地名多沿河流流线分布,与通化市境内的水系分布相吻合;人文类地名占地名总数约42.72%,以姓氏类地名数量最多,为734个,占地名总数约18.74%。其中所涉及到的姓氏共154种,姓氏的多样性说明通化市属于群姓杂居的状态,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与历史人口的迁移密切相关。其次是寄意类地名,有287个,占总数的7.33%。寄意类地名多反映人们对社会安定、生活幸福的追求与向往。建筑类地名166个,反映出通化市的建筑种类。经济类地名147个,从中可以窥见当地的经济发展状态。语言类地名142个,其中最显著的是满族语言地名,其次是朝鲜族地名。通过对聚落地名进行密度分析、核密度分析,得出通化市聚落地名的空间分布总体特征:地名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非均衡性,表现为西北部地区地名数量分布比其他地区更为稠密和集中,东南部地区地名数量分布较少。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通过对地形、水文进行空间分析,得出结论:聚落地名多分布于高程在200-400m间的丘陵台地地貌,坡度在2-12°的南向缓斜坡、一级河流缓冲区1000m以上,二三级河流缓冲区200-400m的地区;与人文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主要从人口以及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地名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密集程度成正相关,即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地名分布较多。地名的分布与经济发展程度呈低度相关,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程度对地名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总结出通化市聚落地名的区域特征:聚落地名在空间上呈现出非均衡性特征;凸显的自然地理特征深刻作用于地名的命名及分布;满族及朝鲜族文化为地名抹上了浓厚的民族风采;光辉灿烂的革命文化以及历史遗留的高句丽文化也有显现;通化历史受统治阶级的影响以及战乱发生过的多次大规模人口迁移也为通化聚落地名的丰富性增添色彩。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281

【图文】:

技术路线图,地名,人类,民族构成


图1.1技术路线图逡逑1.4相关的基础理论逡逑1.4.逦1地名的特性逡逑地名足人类用以识别地理实体的位]、特征、方位而命名的或约定俗成的语逡逑言代号。而聚落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场所|391。受人们生活地逡逑域的不同、经济状态的差异、民族构成的不同以及文化意识的差异,造就了地名逡逑的命名原则及文化内涵富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地名的特性具有以下几点:逡逑1.社会性逡逑地名是人类赋予的某一地域的专有名称,随着人类社会不断演进,地名因人逡逑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又因为人类文字的出现而形象化,人类社会的发展为地名逡逑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与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活动区域不断扩大,逡逑

地名,用字,地形


类通常结合在一起出现,如孟山、马家沟、车家洼子等,反映出当地居民在受自逡逑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对人文环境也较为重视。逡逑3.1基于自然要素相关地名逡逑3.邋1.邋1地形类逡逑通化市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归结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该区域属长白山系,逡逑2/3的地貌类型为山区,南部为老岭山区、龙岗山,北部为低山丘陵区,是山地逡逑和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台地、河谷平原,地势由逡逑南向北沉降,形成南高北低的地势地貌。逡逑在关于地形类地名的统计过程中发现,通化市地形类地名共882个,占自然逡逑类地名总数的39.32%。表征地形地貌的用字有:沟、台、砬、坎、山、岔、岭、逡逑顶、洼、岗、崴、梁、石、甸、边、川、地、洞、坡等,其中高频用字占地形类逡逑地名的84.92%,,高频用字所占地形地名比重见图3.2。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晓英;李文娟;傅学庆;张军海;;基于GIS的蔚县地名文化景观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12期

2 马珊;贾文毓;;福建省乡镇地名的语源类型及空间分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S1期

3 康雷;贾文毓;;河北省县级地名的类型及空间分布[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S1期

4 李建华;米文宝;朱志玲;张娟娟;;宁夏盐池县地名文化景观与空间特征[J];中国地名;2015年04期

5 周尚意;戴俊骋;;文化地理学概念、理论的逻辑关系之分析——以“学科树”分析近年中国大陆文化地理学进展[J];地理学报;2014年10期

6 李澜;任福;陈茜茜;高楠;陈登;;GIS支持的湖北省土家语地名景观特征分析[J];中国地名;2014年07期

7 鲁鹏;田燕;陈盼盼;闫丽洁;宋立生;;环嵩山地区9000-3000aBP聚落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J];地理学报;2014年06期

8 陈晨;修春亮;陈伟;李程洋;;基于GIS的北京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J];地理科学;2014年04期

9 杜丽媛;王群;贾文毓;;杭州市行政村名分类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联系[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10 林玉军;张清华;;试论历史地名的利用与保护[J];中国地名;2013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孟庆玲;朝鲜地名形成背景与空间分布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朴汉培;延边地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3 刘泽玲;临汾地名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郝倩倩;嘉祥地名的语言与文化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5 任小燕;南京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12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712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6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