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20:17
【摘要】:通过观测天体进行定位定向的方法对于在不能采用卫星定位定向的环境下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技术是天文定位定向自动化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模型,论文研究工作如下:(1)系统介绍了天文测量学中的理论基础,包括常用的坐标系统,时间系统,传统天文定位定向方法及天文导航中涉及的各类误差,重点介绍了大气折射对天文导航的影响以及蒙气差改正模型。(2)提出一种在近似测站坐标系下星图识别的算法,分别计算星体理论值与实测值的方位角和高度角,通过比对其偏差来识别天体,并利用软件模拟验证了算法的可用性;通过MATLAB编程语言绘图,得到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对比关系,为后续计算测站天文经纬度与目标定向提供基础。(3)从坐标转换角度出发,推导了基于天文摄影测量的定位定向模型,简化了测量过程,不需要精确切准天体读取水平方位角和竖直高度角,只需利用摄影经纬仪或相机,对多颗天体或单颗天体进行跟踪拍摄,记录拍摄时间和拍摄姿态,即可进行天文定位定向。在解算测站位置参数时,采用了罗德里格矩阵算法,简化了计算过程;此外为了避免利用单颗星进行定位定向模型解算时出现的病态问题,采用盘左盘右的方式延长拍摄时间,不仅改善了解算的几何构型,而且可以消除仪器系统误差,最终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4)针对研究的模型和算法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对太阳和月亮进行实地拍摄,通过解算验证其可靠性,并对其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23;P128
【图文】:

模型对比,蒙气差,改正值,天顶距


图2.6两种模型对比图

模型偏差


图 2.6 两种模型对比图 图 2.7 两种模型偏差图根据图 2.6 和图 2.7 可以得出,改进的蒙气差计算模型更加精确,与原始改正模型之间会产生改正偏差,它会随着天顶距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偏差达到 5″,所以为了获得更加精确地测站位置信息,本文采用改进的蒙气差计算模型公式,这会对最终天文定位定向精度产生较小的影响。2.4 天文导航传统方法天文导航主要分为两个任务:一是确定载体的位置即天文定位,二是确定载体的方向即天文定向。通常确定载体位置的方法采用经典的高度角法,是由法国航海学家在1875 年提出的,在利用仪器观测至少获取两个星体高度角的情况下,通过圆交会的方式,求解载体的天文经纬度;然而确定载体方向的方式,应用最广泛的是时角法[6]。通常情况下,由于北极星运动速度较其他星体慢一点,所以一般情况下是利用观测北极星来进行天文定向,通过记录观测天体瞬间的时间,以及测站的近似天文经纬度,来完成天文定向。在航天航空领域里,一般是在飞行器上安装星敏感跟踪器,利用星敏感跟踪器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韬祜;孙华燕;张廷华;都琳;;基于大视场光学跟踪测量系统的恒星定向研究[J];四川兵工学报;2015年11期

2 焦宏伟;潘良;张同双;;一种星敏感器蒙气差修正的新方法[J];光学学报;2015年09期

3 张新帅;周召发;黄先祥;;改进的数字天顶仪定位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4期

4 顾勇为;归庆明;张璇;魏萌;;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中病态性问题的正则化迭代解法[J];测绘学报;2014年04期

5 李崇辉;李铸洋;郑勇;张超;;利用多星矢量观测信息进行天文导航定位技术的研究[J];导航定位学报;2013年03期

6 陈西江;花向红;鲁铁定;;基于组合罗德里格矩阵的异常特征点探测[J];测绘科学;2013年04期

7 茅永兴;张同双;朱伟康;钟德安;李辉芬;;船载星敏感器测星数据蒙气差实时修正方法[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2年03期

8 戴东凯;王省书;胡春生;焦宏伟;;基于天文观测的相机标定及姿态测量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03期

9 王海涌;林浩宇;周文睿;;星光观测蒙气差补偿技术[J];光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朱筱虹;徐瑞;张俊艳;;天文导航标准体系建设现状与未来发展[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崇辉;;舰载超大视场天文导航技术[A];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崇辉;基于鱼眼相机的舰船天文导航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2 孙剑明;基于星图识别的舰船天文导航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3 杨鹏;基于太阳观测图像的月球车天文导航[D];浙江大学;2011年

4 李增;车载经纬仪自主定位定向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5 朱长征;基于星敏感器的星模式识别算法及空间飞行器姿态确定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孙洪驰;全天候多源天文自主导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韩永琪;基于图像处理的天文定向装置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3 孙中伟;基于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算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詹银虎;基于自然天体的快速定向理论及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5 周兴;天文定位系统中恒星定位与识别算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美莹;CCD天文观测图像的星图识别和天文定位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0年

7 程征;星图定位与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锐;基于CCD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算法的设计与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9 李春艳;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星敏感器的星图识别[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24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724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8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