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非合作目标激光测距预报的实时修正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11:22
【摘要】:非合作目标的激光测距预报一般是基于双行根数(TLE)外推出来的,往往有较大偏差,对激光测距的成功率有较大影响。结合空间目标的轨道理论和实测的数据分析,预报的偏差主要是预测模型外推的空间目标在运行轨道上的平近点角与实际平近点角存在偏差。根据非合作目标在望远镜跟踪视场中的脱靶量,利用相关算法可以找到一个最佳的时间根数偏差量修正空间目标的平近点角。经过修正,空间目标的视位置偏差得到改善,距离偏差能够从几百米减小到几十米,提升了预期回波到达时刻的准确度,可以给单光子探测器提供更高精度的距离门控,提高测距成功率。
【图文】:

示意图,坐标系转换,坐标系,示意图


θG是坐标系转换的一个关键参数,要由协调世界时计算出θG,详见文[7]。1.2TEME坐标系与站心地平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利用预测模型外推出来的空间目标位置信息是在真赤道平春分点坐标系(TrueEquatorMeanEquinoxFrame,TEME)中表达的,而激光测距望远镜使用的轨道预报是在站心地平坐标系中表达的,所以要实现由真赤道平春分点坐标系向站心地平坐标系的转换,如图1:图1中,RzθG()=cosθGsinθG0-sinθGcosθG0001;(1)图1TEME坐标系向站心地平坐标系转换示意图Fig.1SchematicdiagramoftheconversionfromtheTEMEsystemtothestationlocalsystemR迤→为空间目标在真赤道平春分点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Rz(θG)为转换矩阵;θG为格林尼治平恒星时;r迤→为空间目标在地固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ρ迤→为空间目标在站心地平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r迤→sta为激光测距望远镜在地固坐标系中的位置矢量;(MLT)为转换矩阵:(MLT)=Rxπ2-鐖()Rzπ2+λ(),(2)其中,Rxπ2-鐖()=1000sin鐖cos鐖0-cos鐖sin鐖,(3)Rzπ2+λ()=-sinλcosλ0-cosλ-sinλ0001,(4)鐖和λ分别为激光测距望远镜所在位置的纬度和经度;Rxπ2-鐖()和Rzπ2+λ()均为转换矩阵。1.3光行差改正当对中低轨空间目标进行激光测距时,测站和目标之间往往具有几千千米的距离,在激光脉冲的上行和下行期间,空间目标相对测站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对于激光测距一般用发射时刻?

示意图,空间目标,坐标方程,轨道面


量为dA,dE。2时间根数偏差的解算以及预报的修正2.1理论表述图2中,阴影部分为地心天球坐标系O-XYZ的基本平面(XY平面),接近J2000.0平赤道面,X轴指向接近J2000.0平春分点,Z轴指向地球的北极。r为空间目标的轨道半径,h迤→为空间目标轨道平面的法向量,N迤→为通过轨道升交点的矢量,e迤→为通过轨道近地点的矢量。Ω为从X轴方向起量的轨道升交点方向N迤→的经度;i为轨道面与基本平面的夹角;ω为近地点幅角;θ为极坐标变量。空间目标的轨道极坐标方程[8]为r=a1-e2()1+ecos(θ-ω),(7)图2环绕地球运行的空间目标的轨道示意图Fig.2Schematicdiagramrepresentingtheorbitofearth-circlingspatialtarget其中,a为半长径;e为偏心率;近地点幅角ω和极坐标变量θ都是从升交点方向起量的。当有摄动时,椭圆轨道随时间变化,升交点方向也在变化,ω从变化的升交点方向起量,而极坐标变量θ仍从一个定义的不变方向起量。平近点角M定义为M=n(t-τ),(8)从近地点开始起量,其中,n为平运动角速度。空间目标的平近点角是一个与时间相关的参数,能够确定对应时刻目标在椭圆轨道上的位置。当t=τ时,M=0,相应地,空间目标在近地点处,r达到极小值,τ是空间目标过近地点的时刻。空间目标在轨运行时会受到多种摄动力的影响,包括地球的非球形引力、日月引力、大气阻力、太阳辐射压力等,对处于中低轨道的空间目标,受到大气阻力的影响比较大。双行根数考虑了地球非球形引力、日月引力的长期和周期摄动影响,以及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语强;李荣旺;李祝莲;翟东升;伏红林;熊耀恒;;空间碎片激光测距应用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11期

2 陈国平;何冰;张志斌;董晓军;;CPF星历精度分析[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10年00期

3 韦栋;赵长印;;SGP4/SDP4模型精度分析[J];天文学报;2009年03期

4 李祝莲;熊耀恒;何妙婵;郑向明;何少辉;伏红林;;云南天文台人造卫星激光测距系统原理[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民强;邓颖;王方;李富全;张永亮;王少奇;朱启华;;皮秒脉冲激光远程测距应用探讨及系统初步设计[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5年10期

2 孙建南;刘承志;范存波;孙明国;;长春站非合作目标激光测距资料的定轨[J];天文学报;2015年05期

3 张晨;平一鼎;;空间碎片跟踪图像序列的目标识别方法[J];天文学报;2015年05期

4 胡楚丽;钟翔;关庆锋;陈能成;;面向应急观测规划的对地观测传感器集成管理方法与应用[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5 崔爽;郭立红;王伟国;李岩;刘廷霞;于国权;;中低轨卫星高仰角时刻的轨道预测[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1期

6 邢东旭;柳仲贵;张艳;;基于沿迹差修正部分轨道参数的两步法定轨[J];飞行器测控学报;2014年04期

7 张逸平;赵长印;张晓祥;平一鼎;张晨;;低轨空间目标光度统计分析[J];天文学报;2014年04期

8 刘卫;王荣兰;刘四清;师立勤;龚建村;;TLE预报精度改进及碰撞预警中的应用[J];空间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9 郭佳意;钮俊清;;雷达卫星标校的工程实现研究[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0 余小游;覃曼丽;吴问其;彭竞;刘文祥;;基于SDP4模型的导航卫星仰角及方位角预报[J];全球定位系统;2014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语强;李祝莲;伏红林;郑向明;何少辉;翟东升;熊耀恒;;空间碎片漫反射激光测距试验[J];中国激光;2011年09期

2 纪荣yN;赵长明;任学成;;高精度高重频脉冲激光测距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8期

3 吴志波;张忠萍;杨福民;韩虹;;卫星激光测距回波探测成功概率统计分析[J];测绘科学;2006年03期

4 张海峰;张忠萍;;SLR新星历及其在卫星预报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6年00期

5 祁先锋;空间碎片观测综述[J];中国航天;2005年07期

6 刘静,王荣兰,张宏博,肖佐;空间碎片碰撞预警研究[J];空间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7 伏红林,冯和生,张云成,杨远贵;云南天文台激光测距系统激光特性参数的测量分析[J];天文研究与技术.国家天文台台刊;2004年02期

8 ;Determination of Chinese mobile SLR sites' coordinate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3年21期

9 何妙婵,郑向明,姜崇国;云南天文台激光测距中使用的光电探测器[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3年03期

10 瞿锋,王谭强,陈现军,刘乃苓,程伯辉;GPS35卫星的SLR轨道与IGS轨道的联合比较[J];测绘通报;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芹,张晓光;相位测距非合作目标法在近距离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文晶娅;杨坤涛;章秀华;;非合作目标相位式激光测距中目标漫反射特性的实验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7年01期

3 严奉轩;郭唐永;王培源;谭业春;李欣;杜瑞林;;SLR应用展望——伽利略计划和非合作目标跟踪[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6年03期

4 李语强;李荣旺;李祝莲;翟东升;;非合作目标分光路激光测距中距离值的确定方法[J];天文研究与技术;2012年02期

5 陈敏,杜小平;一种提高相位激光测距精确度的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05年16期

6 林钦畅;杨福民;谭德同;汤文芳;胡振琪;;人卫激光测距资料的预处理[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1年00期

7 刘双;一、二级激光测距导线一次测量成功的体会[J];测绘通报;2002年02期

8 张忠萍,肖炽q;上海天文台白天人卫激光测距的强光保护[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4年00期

9 贾占岭;关于激光测距最佳观测时刻的试验结果[J];地壳形变与地震;1982年03期

10 翟东升;伏红林;何少辉;郑向明;李祝莲;李语强;熊耀恒;;漫反射激光测距特性研究[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汤儒峰;;激光测距回波脉冲特性分析[A];中国天文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2 胡丙华;晏晖;吴衡;;无激光测距的动平台经纬仪单站精确测量[A];2013年(第五届)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赵汉斌;激光测距让“嫦娥”遥而可及[N];科技日报;2018年

2 王韵晟;激光雷达与激光测距[N];中国测绘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文晶娅;激光测距仪光学系统设计及目标漫反射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唐美荣;激光测距中回波光子分布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17年

3 程义涛;相位激光测距测尺研究与实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吉登斌;星地激光测距链路信道模型及链路补偿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

5 韩志强;激光测距机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30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730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