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西安市土地利用格局预测及碳储量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8 07:33
【摘要】:碳平衡在生态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储量变化是当前的研究重点。 基于IDRISI软件中的CA-Markov模块、ArcGIS平台下的InVEST模块,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等来研究西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并对其价值进行评估。首先,分析西安市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而分三种情景预测西安市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格局;其次,考虑地上生物量、土壤两大碳库,评估西安市2000-2010年生态系统碳储量,并对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未来2015-2020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评估;最后,分析不同价格、贴现率情况下西安市2000-2020年生态系统碳的NPV变化。主要结论如下: (1)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西安市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结构保持稳定,主要以耕地、林地、草地为主。且土地利用类型面积中,耕地的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林地、草地等。10年间,耕地、草地的面积持续下降,建设用地的面积持续增加,林地呈现出波动的状态,水域在不断的增加,未利用地的变化不明显。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中心,是建筑物聚集的地方,周围各县分布有居民点。黄河水系渭河各支流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水源丰富。林地、草地主要在南部秦岭山区,分布密集。10年间,各土地利用类型之间都进行着相互转化,其中以耕地、草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最为明显。 (2) CA-Markov模型模拟与预测结果。在2005年的基础上模拟了2010年土地利用格局,并经kappa系数验证,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好。本文假设三种未来不同的发展情景,分别为情景一:现状推移情景,情景二:政策保护情景,情景三:强制保护情景。对未来2015-2020年西安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 (3)不同情景下2000-2020年碳储量估算。结果表明2000-2010年西安市碳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2015-2020年三种情景中,情景三的碳储量值最高,情景最低,情景二居中。 (4)不同情景下2000-2020年碳的净现值分析。在相同的条件下,10年间,碳的NPV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市场价格一定的条件下,贴现率取值高时,NPV高。在贴现率一定的条件下,市场价格高时,NPV高。分析不同价格、情景下2015-2020年碳的净现值。在相同的条件下,情景三的NPV最高,情景一最低,情景二居中。 本研究基于情景的分析,设置不同情景预测出未来不同发展情况下西安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评估了不同情景下2000-2020年的生态系统碳储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未来10年的碳的净现值在不同价格、不同贴现率情况下的变化。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301;X821;P208
【图文】:

行政区划图,行政区划图


2.1.2地形、地貌西安市地质状况复杂多样,地质、构造和岩相具有不同的发育特点148]。西安市地形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秦岭山位于西安南部,是市区与陕南的分界线,山脊海拔最高达到2800米,由西向东逐渐降低。渭河流域位于西安的北部,其中大部分河段成为西安市与兴平市和咸阳市的分界线,是西安市海拔最低的轴线区域,最低海拔仅为345米,西安市主城区分布在渭河以南的一二级阶地上,海拔约400米左右。可见西安地势南北差异很大。西安市地貌类型大体分为平原与基岩山地两大类,平原所占的比例约为46%,基岩山地的比例约为54%[47]。秦岭大断层、画山断层,由于其陆111肖的山势与北部渭河平原形成了鲜明的地貌对照。西安市地貌呈条带状,表现为东西向的延伸和南北向的交替

示意图,示意图,最低气温,最高气温


■丨 I I I I I I I图2-2西安市DEM示意图Fig.2-2 DEM of the upper in Xi'an zone2.1.3气候西安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一年内最高气温在7月份,平均温度达到26.3°C-26.6°C,一年内最低气温在1月份,平均温度为-1.2°C-(rC。年度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长安县,最高气温能够达到43.4°C,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蓝田县,最低气温为至-21.2°Cl5a-5i]。平均而言

元胞自动机,元胞


整个元胞空间两个不同的时刻;f是指元胞状态演化规则函数。如图4-1,可以将CA模型形象的表达出来,在元胞空间中,要决定某一元胞的下一个时刻的状态,其当前的状态及邻域内的元胞的状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明;榆林地区脆弱生态环境的景观格局与演化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1期

2 摆万奇,张永民,阎建忠,张镱锂;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2期

3 吴建国,张小全,徐德应;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碳汇功能影响的综合评价[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9期

4 葛全胜;戴君虎;何凡能;潘Z

本文编号:2746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746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2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