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若尔盖县近50年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7:26

  本文关键词:若尔盖县近50年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人类从事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基本场所。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覆被的变化越来越频繁,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人类的生活和自然环境都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土地覆被变化的问题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开展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对于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本研究以若尔盖县为研究区,通过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基于多源多时相的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和决策树分类结合的方法提取该地区近50年的土地覆被信息。然后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对若尔盖县的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土地覆被变化又进行了驱动力分析,最后提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本次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1)运用面向对象和决策树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得到若尔盖县2010年的土地覆被分类图,然后通过Arcgis软件的叠加功能,得到1975、1990、1995、2000、2005和2015年六个时期的土地覆被分类图。(2)以2010年土地覆被分类图为基准,依次迭代得到这些年的土地覆被变化图斑。通过面积转移矩阵,得到各种土地覆被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分析,湿地的变化最明显,面积一直在减少,1975年的面积为2173.88km2,到2015年面积减少为2055.48km2。草地的面积是最大的。林地和灌木林则呈互补的关系,林地先是减少然后增加,灌木林则是先增加后减少。居民地和交通用地的面积一直在增加,主要来源就是草地。草地的沙化面积也在不断扩展。(3)通过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对若尔盖县的土地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建筑用地的变化最大,并且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在2005-2010年间达到4.703%;湿地变化也比较明显,但是变化幅度不大。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基本呈现的是在逐渐增加,说明人类对土地的干扰越来越频繁。(4)对若尔盖县的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定性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自然因素包括温度和降水,人为因素则包括开沟排水、过度放牧等。定量主要结合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主成分分析,选取了7项指标通过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很好的表现出来。分析表明,经济和人口对土地覆被变化起着主导作用。(5)针对若尔盖县土地覆被变化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若尔盖县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和防治措施改善生态环境。
【关键词】:遥感 GIS 土地覆被变化 驱动力 若尔盖县
【学位授予单位】:绵阳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08;X87;X171.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1章 绪论8-18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8-9
  • 1.1.1 选题背景8-9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9-14
  • 1.2.1 国外研究进展9-12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2-14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4-15
  • 1.3.1 研究内容14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4-15
  • 1.4 论文结构15-18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基础18-24
  • 2.1 研究区概况18-20
  • 2.1.1 地理位置18
  • 2.1.2 地形地貌18-19
  • 2.1.3 气候条件19
  • 2.1.4 资源状况19
  • 2.1.5 社会经济概况19-20
  • 2.1.6 生态环境问题20
  • 2.2 数据预处理20-24
  • 2.2.1 数据源20-21
  • 2.2.2 数据预处理21-22
  • 2.2.3 波段选择22-24
  • 第3章 土地覆被遥感分类24-32
  • 3.1 土地覆被分类系统24-25
  • 3.2 遥感影像解译25-26
  • 3.3 土地覆被分类26-32
  • 3.3.1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概念26-27
  • 3.3.2 决策树分类27-32
  • 第4章 土地覆被变化综合分析32-48
  • 4.1 若尔盖县土地覆被结构空间变化分析32-44
  • 4.1.1 土地覆被类型面积转移矩阵计算32-40
  • 4.1.2 土地覆被变化具体分析40-44
  • 4.2 若尔盖县土地利用动态度分析44-48
  • 4.2.1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44-46
  • 4.2.2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46-48
  • 第5章 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分析48-58
  • 5.1 驱动力定性分析48-52
  • 5.1.1 自然因素48-50
  • 5.1.2 人为因素50-52
  • 5.1.3 鼠虫肆虐52
  • 5.2 驱动力定量分析52-58
  • 5.2.1 主成分分析法53
  • 5.2.2 指标体系选择53-54
  • 5.2.3 主成分分析54-58
  • 第6章 生态环境保护与防治措施58-60
  • 6.1 控制人口规模提高文化水平58
  • 6.2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58
  • 6.3 加强防沙治沙和生态旅游58-59
  • 6.4 湿地恢复59
  • 6.5 依法加强保护力度59-60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7.1 结论60
  • 7.2 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6
  • 致谢66-69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6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樊江文;邵全琴;;2000-2010年中国退牧还草工程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7期

2 于信芳;罗一英;庄大方;王世宽;王勇;;土地覆盖变化检测方法比较——以内蒙古草原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4年24期

3 张正健;李爱农;雷光斌;边金虎;吴炳方;;基于多尺度分割和决策树算法的山区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以四川攀西地区为例[J];生态学报;2014年24期

4 严恩萍;林辉;王广兴;夏朝宗;;1990—2011年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及驱动力[J];生态学报;2014年20期

5 程远会;;若尔盖湿地退化与恢复对策[J];四川林勘设计;2014年02期

6 张丽;杨国范;刘吉平;;1986~2012年抚顺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热点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02期

7 蒙嘉文;左林;蔡应君;邓东周;鄢武先;;若尔盖县土地沙化现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3年04期

8 朱海涛;张霞;王树东;王晋年;孙艳丽;;基于面向对象决策树算法的半干旱地区遥感影像分类[J];遥感信息;2013年04期

9 蒋锦刚;李爱农;边金虎;于之锋;雷光斌;;1974~2007年若尔盖县湿地变化研究[J];湿地科学;2012年03期

10 崔林林;罗毅;包安明;;NWFE结合纹理特征的SVM土地覆被分类方法研究[J];国土资源遥感;201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贺秋华;江苏滨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延昊;中国土地覆盖变化与环境影响遥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孟莹;基于GIS的辽河源头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2 李慧燕;铜川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玉;基于RS与GIS的四川省若尔盖县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利花;基于遥感技术的若尔盖高原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吉林大学;2007年

5 蔡海良;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金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驱动力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国慧;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张鹏;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若尔盖县近50年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0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750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