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遥感的甘肃河西地区绿洲分布提取及时空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0-07-31 15:29
【摘要】:绿洲是干旱区特有的地理景观,其存在状态直接影响着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河西地区作为我国西北地区最为繁盛的绿洲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兵家所争之地也是丝绸之路所穿越的重要地段,具有重要的军事和经济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后,河西地区的绿洲开发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阶段,但绿洲的大规模扩张,不仅造成区域之间用水矛盾的激化,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掌握河西地区的绿洲变化信息是当地的生态环境治理及绿洲建设的前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对“绿洲”的概念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到目前普遍被接受的绿洲的基本特征,然后根据陆地卫星遥感影像的特性,提出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绿洲提取规则和依据。之后,通过对归一化植被指数的阈值分割和目视修改的方法,对绿洲中“植被”、“水体”、“建设用地”分别提取,再经过碎斑处理,得到1986-2014年间7个样本年的绿洲分布数据。最后,分别从面积及变化率、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化三个方面描述了1986-2014年河西地区的绿洲变化的时空特征,所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绿洲空间分布格局上看,河西地区的绿洲主要分布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干流两岸,其中石羊河和黑河流域比较集中,疏勒河流域比较分散,规模较小。2、从绿洲的面积及变化率上看,河西地区的绿洲一直处于扩张的状态之中,绿洲总面积由1986年的10707.75 km2增加到14950.11km2,28年间增长了4242.36km2相对1986年增长了40%。绿洲的变化强度经历了“低(1986-1990年)-高(1990-2005年)-低(2005-2010年)-高(2010-2014年)”的过程。绿洲与非绿洲的转换强度逐年减弱,绿洲趋于稳定。3、从绿洲变化趋势上看,绿洲面积扩张最大的时期为1990年至2005年的15年间,退缩最大的为1986-1990年和2005-2010年两个时期。4、从绿洲变化强度的空间分布上看,绿洲以2000年为界,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2000年以前绿洲变化较为剧烈的区域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2000年以后集中在西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依据相邻时期累计的变化强度,将绿洲分为“无变化”、“不剧烈”、“一般剧烈”、“较剧烈”四种类型,其中“无变化”为主体,其次为“一般剧烈”区域。5、从绿洲变化的模式上看,绿洲大体分为稳定不变型、后期出现型、前期消失型、昙花一现型、前期稳定型、后期稳定型、波动型7种模式,所占比例分别为57.2%、26.7%、3.2%、2.7%、3.1%、3%、4.1%。近28年来河西地区的绿洲以“稳定不变型”为主,其次为“后期出现型”,表明绿洲开发的规模逐渐增大,并且新的绿洲一旦开发,其稳定性较强。6、从流域差异上看,疏勒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绿洲变化剧烈,黑河流域变化较弱。从地级市差异上看,嘉峪关、酒泉市、武威市绿洲变化较为剧烈,张掖市、金昌市绿洲变化较弱。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3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佛君;张永明;金海龙;;绿洲的形成、发展与转型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9期

2 刘甲金;;论干旱地区的生产综合体——绿洲经济[J];生态经济;1987年05期

3 刘甲金;;论干旱地区的生产综合体——绿洲经济(续)[J];生态经济;1987年06期

4 黄盛璋;论绿洲研究与绿洲学[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0年02期

5 汪久文;论绿洲、绿洲化过程与绿洲建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6 韩德麟;关于绿洲若干问题的认识[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7 侯平,李虎,潘存德;试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5年04期

8 ;现代绿洲经济体系研究[J];地理研究;1996年02期

9 夏训诚,樊自立;干旱区研究上的一本好书—“中国绿洲”评述[J];干旱区地理;2001年04期

10 姜逢清,杨德刚,穆桂金,胡汝骥;绿洲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阈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韩艳;何清;;绿洲与荒漠过渡带气候特征对比分析——以轮台绿洲为例[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2 麻霞;;绿洲经济与生态建设[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聂小青;张小雷;雷军;董雯;;新疆伽师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模式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卞正富;瓦哈甫·哈力克;;且末绿洲生态安全与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程维明;周成虎;李建新;;天山北麓50年绿洲扩张与生态环境变化[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时宜;;发展吐鲁番地区农科教育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主任、中科院兰州分院院长 程国栋;绿洲论坛开幕词[N];张掖日报;2010年

2 记者 康宁 实习生 张亦鸣;第二届绿洲论坛举行新闻发布会[N];张掖日报;2011年

3 熊聪茹 陈菲;绿洲在延伸[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记者 康宁 实习生 张亦鸣;《绿洲论坛》网站开通[N];张掖日报;2011年

5 记者 刘泽;第二届绿洲论坛代表考察我市绿洲经济[N];张掖日报;2011年

6 记者 武开义;第二届绿洲论坛在我市隆重开幕[N];张掖日报;2011年

7 记者 武开义;第三届绿洲论坛闭幕[N];张掖日报;2012年

8 ;生态可持续 绿洲更和谐[N];张掖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阎仲 武开义;开启绿洲可持续发展新模式[N];张掖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陈露;高端智慧的交锋先进思想的“盛宴”[N];张掖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跃志;绿洲稳定、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新疆阜康为例[D];新疆大学;2004年

2 蒙永胜;新疆绿洲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分析[D];新疆大学;2004年

3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新疆且末绿洲适度规模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4 董智;乌兰布和沙漠绿洲农田沙害及其控制机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5 王水献;开孔河流域绿洲水土资源开发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雍国正;近42年来银川平原绿洲时空变化特征[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卫娇娇;基于遥感的甘肃河西地区绿洲分布提取及时空变化分析[D];兰州大学;2016年

3 布佐热·艾海提;历史时期以来且末绿洲动态演变过程[D];新疆大学;2011年

4 约日古丽卡斯木;且末绿洲时空变化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5 辛江;绿洲荒漠转变机制的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王农;地下水过量开采对绿洲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谢余初;近60年金塔绿洲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林兴周;临泽绿洲时空变化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闫霞;绿洲人口变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10 付金花;奇台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协调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66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7766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9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