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RS和GIS的贾汪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13:47
【摘要】: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为矿区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发展从宏观上提供决策支持,遥感数据可以为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实时数据,因此常采用RS和GIS技术对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本文以贾汪矿区作为研究区域,以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构建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分析。论文成果如下: (1)采用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地物光谱分析和最佳因子组合法确定波段组合为3、4、5,然后利用最大似然监督分类和人工目视解译相结合方式进行遥感图像解译,然后对精度进行评定,使其满足要求。 (2)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和综合程度指数等多种定量分析模型,对贾汪区的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特点进行系统化研究。在介绍了景观格局的概念、尺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流程,通过选取数量/面积、结构、形状和多样性四种类型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水平和斑块类型水平分析了贾汪区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特征。 (3)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构建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从景观干扰程度指数(LDI)和景观稳定程度指数(LSI)得到矿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LEQI),根据构建模型对贾汪矿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57]。 (4)基于Markov模型的贾汪区土地利用演变分析。基于贾汪区2000年、2005年、2010年3期土地利用基础数据,运用IDRISI系统提供的Markov模型,得到土地利用转移数据;介绍CA_Markov模型的概念、组成、特点等,构建模型并检验精度;利用模型模拟贾汪区2015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82;P208;P237
【图文】:

地理位置,徐州市,主城区,概况


区概况及数据处理oduction of the Study Area and Data Process究区概况(Introduction of the Study Area)地理位置区位于徐州市主城区东北部,34°17′~34°32′N,117°17′~117°42′E界处,东部与江苏省邳州市相邻,南部、西部与铜山区接壤,北部界。东西相距 39km,南北相距 27km,与徐州市主城区相连,距离m。贾汪区由江庄、青山泉、贾汪、大吴、塔山、紫庄、汴塘 7 个 2 个街道组成,总人口 51 万,总面积 620km2,人口密度为 822 人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发达,铁路分布有京沪线、徐贾支线和陇 310、101 和 206 国道,水路有京杭大运河,港口发达,此外,观仅 30km2。研究区地理位置见图 2-1。

分布图,煤矿,分布图,储量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处理麦、玉米、花生、大豆、油菜、山芋、棉花、芝麻等。采煤塌水草。产资源产资源较为丰富,已勘查和发现的矿产 18 种,探明储量的矿 个。其中煤炭、石灰岩、白云岩、水泥配料用砂页岩储量居全矿、砂矿、耐火粘土、硫铁矿储量在全市占据优势。煤炭开采历史悠久,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开采面积 20 3.5 亿吨。主要分布于贾汪、青山泉、大吴和紫庄四个乡镇,现有权台、旗山、韩桥、董庄、新庄等 9 座主要煤矿,煤田上-70]。长期高强度的开采活动,必然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土壤污染、生态系统结构造成破坏等。贾汪矿区分布如图 2-2

效果图,影像融合,效果


a. ETM 原始影像 b. ETM 与全色波段融合影像图 2-3 影像融合效果Figure 2-3 The effect of image fusion2.5 遥感影像分类与解译(Classif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RemotSensing Image)2.5.1 遥感图像分类的概念和原理在遥感影像中我们区分不同地物的物理依据是根据它们的亮度值、像素值和空间变化,不同种类的地物如不同类型的植被、水域及岩石所拥有的亮度值、像素值、空间变化不同[75]。遥感影像分类指的是以计算机为基础,通过对遥感图像中各种地物的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进行分析综合,进而选择特征,并采用一定的手段将特征空间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子空间,然后将影像中的像素都划归到各个子空间中去。在实际应用中,所谓特征指的是可用于遥感影像分类处理且能够表现地物空间信息和光谱信息的变量,如在 TM 影像中,共有 7 个波段,每个波段都可以作为一个特征,当然多波段影像的各种变化处理结果都可以构成一个特征向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扬;;国内外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概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9期

2 白淑英;陈灵梅;王莉;李海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3 田宇鸣;李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环境效应研究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5期

4 曾辉,江子瀛,孔宁宁,高凌云;快速城市化景观格局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分析 以深圳市龙华地区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5 陈刚;郑祥华;邓文胜;王丽亚;;武汉市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变化特征[J];测绘科学;2011年06期

6 张发旺,侯新伟,韩占涛,杨会峰,宋亚欣;采煤塌陷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效应及保护技术[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3期

7 秦丽杰,张郁,许红梅,刘湘南;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前郭县为例[J];地理科学;2002年04期

8 李秀彬;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国际研究动向[J];地理学报;1996年06期

9 史同广,李其e

本文编号:2784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784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3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