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S-InSAR技术在秦州区地表形变监测与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学位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42.2;P237
【部分图文】:
SBAS-InSAR 技术在秦州区地表形变监测与滑坡敏感性评价中术以其高精度、观测覆盖范围广的特点以及在开展区准确度。域滑坡致灾因素,包括 DEM、基础地质数据、近年为评价单元进行滑坡敏感性评价,参考 SBAS-InSAR感性评价结果的优化。路线线图如图 1-2 所示,本文以天水市秦州区为研究区,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地表形变;对研究区内的滑坡进行评价;根据 SBAS-InSAR 监测数据对区域滑坡敏感
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BAS-InSAR 技术在秦州区地表形变监测与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渭河中游,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国道 310、316 线经过市区,城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是天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东、北临麦积区,西与甘谷县和陇南地区礼县接壤,南部与陇南地区的徽县、西和县相邻,总面积 1.4325 万 km2。基于天水市境内滑坡的空间分布特征和 SAR 数据的覆盖条件,选取本文研究区如图 2-1,地理坐标位于东经 105°27′~105°49′,北纬 34°22′~34°38′,研究区涵盖天水市区,玉泉镇,太京镇,藉口镇,中梁乡和皂郊镇部分区域,面积约为 306.84 km2。
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BAS-InSAR 技术在秦州区地表形变监测与滑坡敏感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表 2-1 秦州区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mm)、及降水日数表(1971-2000 年)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平均气温 -2 1.0 6.2 12.6 17.0 20.6 22.8 22.0 16.8 11.0 4.7 -0.7 11降水量 5.1 6.0 18.7 38.0 54.5 68.9 84.6 78.8 74.3 47.1 12.1 3.6 491.7降水日数 5.0 5.2 7.9 8.9 10.5 11.2 11.8 10.7 11.2 10.6 5.4 3.0 101.4料来源: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2 地形地貌天水市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平均高程在 1000~2000 米之间,究区高程处于 1118~1968 m 之间(图 2-2),地势绵延起伏,由西北向东南方递减(朱文忠,2004),天水境内地貌单元分异明显,大部分地貌单元为山地貌,北部分布有较厚的黄土层,属黄土丘陵地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鹏;吴树仁;张泽林;刘甲美;王涛;石菊松;;西秦岭北缘断裂宝鸡—武山段活动触发滑坡分布规律与成因机制[J];地质力学学报;2017年05期
2 张艳梅;王萍;罗想;张荞;陈慧;;利用Sentinel-1数据和SBAS-InSAR技术监测西安地表沉降[J];测绘通报;2017年04期
3 赵良军;陈冬花;李虎;刘玉锋;;基于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的新疆果子沟滑坡风险区划[J];山地学报;2017年02期
4 丁赤飚;刘佳音;雷斌;仇晓兰;;高分三号SAR卫星系统级几何定位精度初探[J];雷达学报;2017年01期
5 关凤峻;沈伟志;;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分析研究与趋势预测[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7年01期
6 王云南;任光明;王家柱;王猛;余天彬;;滑坡遥感解译研究综述[J];西北水电;2017年01期
7 周朝栋;宮辉力;张有全;段光耀;;基于PS-InSAR和GIS的北京平原区建筑荷载对地面沉降的影响[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6年11期
8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刘洋;;InSAR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J];测绘地理信息;2015年02期
9 郭富赟;孟兴民;黎志恒;谢正团;陈冠;何云峰;;天水市“7·25”群发性地质灾害特征及成因[J];山地学报;2015年01期
10 于国强;张茂省;胡炜;;天水市“7.25”群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J];西北地质;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乔良;甘肃白龙江流域活动构造带控制影响下的滑坡发育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2 惠争闯;青藏高原东北缘天水盆地中新世孢粉记录及其环境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飞;西秦岭北缘断裂带工程地质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53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86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