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对流层天顶延迟改正模型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0-11-02 19:53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飞速发展,其在精密单点定位(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及GNSS气象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卫星信号经过大气层时,受到非色散介质的影响产生的延迟即为对流层延迟。长期以来,对流层延迟始终是影响GNSS导航定位和精密单点定位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对流层延迟对于提高GNSS导航精度和PPP定位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较多,包括参数估计法、外部修正法、差分法及模型改正法。模型改正法凭借其廉价性和便利性,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存在模型精度较低的缺陷。随着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和数据同化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技术在多个领域呈现出诸多优势。因其他方向的对流层延迟均可由天顶方向的对流层延迟解算获取,故主要将上述技术用于对流层天顶延迟(ZTD,Zenith Tropospheric Delay)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介绍了大气基本结构及影响大气折射的气象参数,如气压、温度、相对湿度及水气压等。在分析对流层延迟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ZTD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2)在Hopfield模型基础上,利用误差补偿技术建立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对流层延迟融合模型(BP-Hopfield模型)。通过美国怀俄明大学提供的2010年全球120多个测站的气象探空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Hopfield模型的平均精度为±35.3mm,融合模型(BP-Hopfield模型)的平均精度为±23.5mm。融合模型(BP-Hopfield模型)的精度相比Hopfield模型提高约33%。(3)基于EGNOS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与BP神经网络建立了一个高精度的对流层延迟融合模型(GA-BP-EGNOS模型)。利用IGS中心提供的2011-2014年北美洲20个测站的ZTD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融合模型(GA-BP-EGNOS模型)的平均精度为±34.4mm,EGNOS模型的平均精度为±80.4mm。相比EGNOS模型,融合模型(GA-BP-EGNOS模型)的精度提高约58%。(4)针对UNB3m模型存在气象数据质量低、数据周期性考虑不全等缺陷,通过数据同化技术,在UNB3m模型基础上同化ERA-Interim大气再分析数据,建立了一个高精度的融合模型(ERA-UNB3m模型)。利用IGS中心提供的2016年欧洲区域40个测站的ZTD数据进行多维度验证,结果表明,融合模型的平均精度为±31.4mm,UNB3m模型的平均精度为±46.3mm。结果表明融合模型(ERA-UNB3m模型)的精度较UNB3m模型提高约31%。(5)通过精密单点定位验证工作,发现ZTD模型精度越高,其定位效果越好。参数估计法比ZTD模型的定位效果稍好一些。对于XYZ三个方向的误差,Z方向比X、Y方向误差较大。对于NEU三个方向的误差,U方向误差最大。
【学位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228.4;TN967.1
【部分图文】:

序列,对流层,测站,延迟时间


32.76E)、csal(66.28S,110.52E)、lama(53.89N,20.67E)。利用 IGS 分析中心提供的2010-2014 年共 5 年的数据来分析这些测站对流层延迟的时间特征变化。图2-1为IGS中心提供的这四个测站2010-2014年的对流层延迟时间序列变化分布。

时间序列,测站,时间序列,南半球


四季的划分原则为:春季 3、4、5 月,夏季 6、7、8 月,秋季 9、10、11 月,冬季 12、1、2 月。图2-2表示四个 IGS 测站在2012-2014年共三年间的不同季节 ZTD均值及均方根误差(RMSE)。(a) (b)(c) (d)图 2-2 四个测站春夏秋冬四季的 ZTD 时间序列(2012-2014 年)由图 2-2 可知,不同季节的 ZTD 大小具有一定的差别,可以发现夏季的对流层延迟为一年中的最高时段。如北半球测站 titz、ankr、lama,其夏季对流层延迟均值都大于其他季节的 ZTD。对于南半球测站 casl 来说,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的 ZTD 也相对

神经网络模型


第三章 实测气象参数的经典对流层天顶延迟改正模型研究经网络不具备明确的数学方程,通过反向传播的误差来不断的调整权值和到误差平方和最小这一目的。在 BP 神经网络模型结构中,主要包括输入输出层。对输入信号而言,首先向前传播至隐含层中的多个节点。然后在用下,再将隐含层中的输出信号传播至输出层中的节点,最终产生输出结P 算法的主要思想可概括为两个阶段:一阶段,输入信号首先经过输入层与隐含层的逐步计算,得出每个单元的二阶段,若输出层的输出值不符合期望,则根据实际输出与期望输出间的调整权重。在这两个阶段反复作用下,实现最小误差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业坤;吴丰波;;对流层延迟经验模型改正影响因子分析[J];测绘技术装备;2019年03期

2 周长志;张海平;郭淑艳;谢宏全;;基于比例法和回归分析的高度计湿对流层延迟改正方法[J];北京测绘;2016年06期

3 侯堃;舒瑞;杨汀;;一种对流层延迟模型的优化方法[J];北京测绘;2017年03期

4 尹晖;费添豪;;区域天顶对流层延迟时空变化特性及其建模研究[J];测绘工程;2017年11期

5 逄淑涛;董绪荣;柳迪;杨洋;;精密单点定位中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11年05期

6 范昊鹏;孙中苗;刘晓刚;翟振和;;方位角对斜路径对流层延迟的影响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9年06期

7 张洁寒;杨向宇;杜全成;李爽;;导航系统中的对流层延迟效应分析[J];全球定位系统;2018年02期

8 晏慧能;戴吾蛟;刘斌;;利用主成分分析建立区域对流层延迟时空模型[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7年10期

9 周淼;刘立龙;张腾旭;张朋飞;黄良珂;;综合时间序列与高程的天顶对流层延迟模型研究[J];城市勘测;2014年02期

10 杨徉;喻国荣;潘树国;陈伟荣;汪登辉;;一种综合的对流层延迟模型算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戴吾蛟;GPS精密动态变形监测的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范国清;高精度实时卫星导航仿真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吕志伟;基于连续运行基准站的动态定位理论与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林乐科;利用GNSS信号的地基大气折射率剖面反演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杨力;大气对GPS测量影响的理论与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1年

6 张明;GPS/BDS长距离网络RTK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惠;基于探空数据的区域ZTD模型改进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2 陈阳;对流层天顶延迟改正模型研究及应用[D];东南大学;2019年

3 刘中流;中国地区GNSS对流层延迟建模与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18年

4 王雪;基于区域对流层延迟模型的精密单点定位方法[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5 申健;雾霾天气中GPS对流层延迟及水汽含量分析[D];武汉大学;2018年

6 何福秀;顾及轨检信息和对流层影响的精密动态定位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8年

7 王朮正;基于GNSS实测数据的雾霾气象条件下的对流层延迟模型修正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8 迪达尔;[D];东南大学;2017年

9 陈永潮;北半球区域对流层延迟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10 夏晓明;无气象参数的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67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867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