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内流区河网提取算法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208;P333
【部分图文】:
中型湖泊多是由构造作用形成,只有一些小型湖泊属于冰川湖或堰塞湖。以内陆湖为??主,大多是内流河流的尾闾和汇水中心[87]。??因此,本文根据研究需求,选择部分青藏高原内流流域样区,具体分布如图2.1??所示。其中,每个样区内部都包含一个完整的内流流域。青藏高原内流区流域是前期??实验中根据洼地集水区进行划分,每个流域都是一个独立、封闭的汇水单元,水系多??汇集于洼地内部湖泊。本文选择八个大小不同的流域,基本情况如表2.1所示。研究??以样区2为重点样区,进行河网提取结果分析等。之所以选择样区2,原因在于:(丨)??样区2内部只有一个面积较大湖泊,便于分析比较。(2)样区2内部有大片平坦区??域,四周有发育良好的山系,地形类型比较完整。II?从影像可以看到山顶存大量积雪,??区域内部也可以看到明显的河流痕迹,水系发育较好。其他数据的主要作用为测试并??行算法效率。??13??
?水流漫过洼地。因此,水流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选择不同的汇流方式。??R&N算法流程如图3.2所示,详细步骤如下:??(丨)首先模拟降雨落到整个DEM区域,即设置所有栅格上覆水深为w。令??W?=?w,?DA?=?0,SA=0,设置DT、NT,完成相关参数初始化。??(2)
图3.2?R&N算法流程图??在R&N算法中,因为水量高度的存在,使其可以自适应处理洼地,水流在??洼地地区的运动更加符合真实情况。如图3.3a所示,若中间栅格是由数据原因??导致的伪洼地,则随着迭代过程的进行,邻域栅格转移的水量会逐渐将其注满。??模拟了现实中小洼地溢水的过程,效果等同于填洼,使后续迭代过程中水流可以??流出。对于真实存在的大型洼地,如图3.3b所示,洼地栅格水量持续向中心转??移,但由于洼地面积过大,并不会将洼地填平,而是最终形成一定面积的湖泊。??从两种洼地的处理结果来看,R&N算法能够在不对洼地进行特殊处理的情况下,??正确表达洼地区域水流运动特征,这也正是内流区河网提取所需要的特性。简单??来说,R&N算法仍然是一种模拟坡面径流的方法,但通过多次迭代来模拟水流??持续运动的思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国安;江岭;刘凯;;数字地形分析并行计算技术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5年06期
2 王玉着;刘修国;张唯;;并行化多流向策略的栅格河网提取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5年12期
3 王玉着;刘修国;张唯;;统一设备计算架构下的栅格河网提取并行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5年04期
4 朱刚;高会军;曾光;;近35a来新疆干旱区湖泊变化及原因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5年01期
5 朱刚;高会军;曾光;;西北内陆干旱区湿地景观格局变化——以新疆准噶尔内流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6 崔志勇;李志伟;李佳;汪长城;周文明;;1970—2000年青藏高原内流区冰川储量变化的初探[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5期
7 刘军志;朱阿兴;秦承志;陈腊娇;吴辉;江净超;;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并行计算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4期
8 刘军志;朱阿兴;刘永波;秦承志;陈腊娇;吴辉;杨琳;;基于栅格分层的逐栅格汇流算法并行化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宋晓猛;张建云;占车生;刘九夫;;基于DEM的数字流域特征提取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1期
10 赵向辉;苗青;付忠良;苏畅;李昕;;基于CUDA的汇流分析并行算法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玉着;地形自适应的高精度河网提取及其典型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2 俞伟斌;基于DEM的数字流域时空特征及提取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江岭;基于DEM的流域地形分析并行算法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崔瀚文;中国西部冰川变化与湿地响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丽;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汇流演算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磊;基于小流域的青藏高原湿地变迁及其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6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876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