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NSS时间比对设备设计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0-12-30 13:12
针对高精度低成本远距离时间比对的需求,设计了基于卫星共视原理的时间比对设备,改进了传统使用时间间隔测量钟差的方法,以外部10 MHz,1 pps为观测数据测量基准,开展了伪码精度、时延稳定性、超短基线、300 km基线试验验证工作。试验结果表明,基于GPS/BDS导航系统在300 km基线条件下能够实现优于1 ns的时间比对不确定度(A类),能够提供远距离的时间比对服务。
【文章来源】:无线电工程. 2020年07期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 时间比对原理
GNSS时间比对设备采用19英寸2U上架机箱设计,如图2所示。内部采用插卡设计,各导航系统采用独立板卡,可根据不用应用场景进行组合使用。GNSS时间比对设备由全频点天线、变频模块、解算模块、时频模块、监控模块及软件等组成,如图3所示。
GNSS时间比对设备由全频点天线、变频模块、解算模块、时频模块、监控模块及软件等组成,如图3所示。全频点天线为射频信号输入口,采用右旋圆极化设计,能够同时接收BDS,GPS,GLONASS,GALILEO系统的导航信号,并完成低噪声放大;变频模块完成导航信号的下变频功能,输出中频信号;解算模块以外部输入的10 MHz,1 pps信号为参考,进行信号的捕获、跟踪及原始数据输出等;时频模块对外部输入的10 MHz,1 pps信号进行分路输出,分配至内部各模块;监控模块采集整机的状态信息用于设备前面板状态显示,同时上报整机数据至软件;软件用于显示整机状态及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按照RINEX3.0格式要求进行本地存储,同时按照共视标准数据处理得到CGGTTS文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信息网络时间同步技术研究[J]. 杨辉,蔚保国,王正勇,于奥,白巍,张杰. 无线电工程. 2018(03)
[2]基于UTC(NTSC)的时间频率远程校准与溯源研究[J]. 和涛,张慧君,李孝辉,赵志雄. 电子测量技术. 2013(05)
[3]基于GNSS共视观测的时统数据处理技术[J]. 汪坤,严发宝. 兵工自动化. 2010(12)
[4]GPS共视法远距离时间频率传递技术研究[J]. 高小珣,高源,张越,宁大愚,王伟波. 计量学报. 2008(01)
[5]基于EURO-160型P3码GPS接收机的共视比对系统[J]. 张晗,高源,朱江淼,刘明亮,高小珣. 电子测量技术. 2007(11)
[6]GPS全视法时间传递回顾与展望[J]. 江志恒. 宇航计测技术. 2007(S1)
[7]双星系统高精度共视授时技术[J]. 许国宏,韦金辰,陈国宇. 应用科技. 2007(02)
博士论文
[1]基于共视原理的卫星授时方法[D]. 许龙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2
硕士论文
[1]北斗共视授时技术研究与设计[D]. 许国宏.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7702
【文章来源】:无线电工程. 2020年07期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图1 时间比对原理
GNSS时间比对设备采用19英寸2U上架机箱设计,如图2所示。内部采用插卡设计,各导航系统采用独立板卡,可根据不用应用场景进行组合使用。GNSS时间比对设备由全频点天线、变频模块、解算模块、时频模块、监控模块及软件等组成,如图3所示。
GNSS时间比对设备由全频点天线、变频模块、解算模块、时频模块、监控模块及软件等组成,如图3所示。全频点天线为射频信号输入口,采用右旋圆极化设计,能够同时接收BDS,GPS,GLONASS,GALILEO系统的导航信号,并完成低噪声放大;变频模块完成导航信号的下变频功能,输出中频信号;解算模块以外部输入的10 MHz,1 pps信号为参考,进行信号的捕获、跟踪及原始数据输出等;时频模块对外部输入的10 MHz,1 pps信号进行分路输出,分配至内部各模块;监控模块采集整机的状态信息用于设备前面板状态显示,同时上报整机数据至软件;软件用于显示整机状态及观测数据,观测数据按照RINEX3.0格式要求进行本地存储,同时按照共视标准数据处理得到CGGTTS文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空间信息网络时间同步技术研究[J]. 杨辉,蔚保国,王正勇,于奥,白巍,张杰. 无线电工程. 2018(03)
[2]基于UTC(NTSC)的时间频率远程校准与溯源研究[J]. 和涛,张慧君,李孝辉,赵志雄. 电子测量技术. 2013(05)
[3]基于GNSS共视观测的时统数据处理技术[J]. 汪坤,严发宝. 兵工自动化. 2010(12)
[4]GPS共视法远距离时间频率传递技术研究[J]. 高小珣,高源,张越,宁大愚,王伟波. 计量学报. 2008(01)
[5]基于EURO-160型P3码GPS接收机的共视比对系统[J]. 张晗,高源,朱江淼,刘明亮,高小珣. 电子测量技术. 2007(11)
[6]GPS全视法时间传递回顾与展望[J]. 江志恒. 宇航计测技术. 2007(S1)
[7]双星系统高精度共视授时技术[J]. 许国宏,韦金辰,陈国宇. 应用科技. 2007(02)
博士论文
[1]基于共视原理的卫星授时方法[D]. 许龙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2
硕士论文
[1]北斗共视授时技术研究与设计[D]. 许国宏.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47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947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