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GPS RTK无线数据链研究与实现

发布时间:2021-01-05 11:02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发展,GPS RTK(Real Time Kinematic)在地形测图、各种控制测量、工程放样及实时导航定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模式,给工程测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GPS RTK基准站实时将观测到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及站坐标等信息通过运营商无线网络或电台传送给移动站,移动站经过实时差分处理得到厘米级定位结果。电台运行成本低、方便维护;且在移动网络未覆盖或者网络较差的区域,需要用电台来弥补通信盲区、辅助通信。GPSRTK系统配备内置电台和外挂电台,内置电台可替代外挂电台进行短距离范围内数据的收发。原有GPS RTK无线数据链路中内置数传电台通信距离近(2Km以内),外挂电台功耗高(10W以上)、体积庞大需配电瓶与线缆,使用极其不便。本文针对上述电台存在的一些缺陷,设计实现能在8Km范围内替代外挂电台的低误码率、高集成度、低功耗的收发一体化内置数传电台,可以摆脱沉重电瓶和线缆的束缚,大大简化架设系统的工作,使其作业更加灵活方便。本文首先介绍了 ...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GPS RTK无线数据链研究与实现


图2.2?RTK系统实图??数据链电台包括内置电台和外挂电台,内置电台较外挂电台体积小、发射功率??低,可以进行近距离的通信

电台,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线向量,移动站


站间基线向量;基线向量加上基准站坐标得移动站世界大地坐标系(World?Geodetic??System,?WGS84)的坐标值,经坐标转换得移动站地方坐标系的坐标(x,y)及海拔高(h)??(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2008)。原理框图如图2.5所示。??载波相位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sur?tt距观猶??图2.5?RTK定位原理图??6??

定位原理,基准站,移动站


「—/^?gs^aa?fey??麵Qi??图2.4主机底板接口及内置电台??由上图可以看到,内置电台外围电路结构冗杂,生产工艺复杂,设备不宜大规模集??成化、维修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并且由于内置电台输入输出采用模拟信号,抗干??扰能力差,传输误码率尚。??2.2?GPS?RTK测量原理??GPS?RTK工作原理为将一台GPS接收机置于位置信息己知的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GPS接收机置于移动站上,基准站和移动站GPS接收机在相同时刻接收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将测量的伪距观测值、载波相位观测值、基准站坐标信息等用??无线电以RTCM数据格式实时传送给移动站,移动站接收基准站的数据、采集GPS观??测值(伪距及载波相位观测值)并通过对观测值进行差分处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模/数转换器结构设计综述[J]. 佟星元.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13(02)
[2]面向窄带通信的高速调制解调器设计[J]. 赵星,张楠,赵明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15)
[3]采用MAX232实现MCS-51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J]. 刘艳玲.  天津理工学院学报. 1999(02)

博士论文
[1]低功耗逐次逼近型CMOS模数转换器的研究[D]. 梁宇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基于433MHz频段的农业物联网无线测控系统及应用[D]. 倪忠俊.浙江大学 2017
[2]基于GIS的特频专用CDMA移动通信站传播覆盖预测研究[D]. 党俊肖.兰州大学 2016
[3]低功耗长距离无线收发模块设计与实现[D]. 彭飞飞.电子科技大学 2016
[4]无线多模通信终端关键技术的设计与实现[D]. 谷丰.北京邮电大学 2015
[5]高精度低功耗Sigma-Delta模数转换器设计[D]. 杜斌.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
[6]超短波高速数传电台中的信道编译码技术研究[D]. 李秀花.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
[7]基于STM32的无线语音传输系统[D]. 李亚儒.北京邮电大学 2013
[8]数传电台射频前端接收模块的研制[D]. 余江.电子科技大学 2013
[9]嵌入式无线通信误码率测试仪软件设计与实现[D]. 陈伟晴.电子科技大学 2012
[10]基于CMX909B的GMSK调制解调的研究[D]. 沙波.北京交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585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29585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a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