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PS与SBAS的InSAR技术对贵阳市主城区沉降监测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21 01:55
  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技术处理覆盖贵阳市的30景Sentinel-1A SAR数据,首先获取该研究区的沉降速率,其次分析沉降带分布特征及沉降原因,最后对两种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该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其主要分布在贵阳北火车站、云岩区和花溪区等区域,最大沉降速率达26 mm/a;两种技术处理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建筑物密集区域,SBAS技术较为准确些,这是由于两种选点方法不同所导致。 

【文章来源】:城市勘测.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基于PS与SBAS的InSAR技术对贵阳市主城区沉降监测分析


PS与SBAS时空基线分布

沉降,速率,时序分析,地理坐标系


把二次反演的PS-InSAR、SBAS-InSAR的处理结果从SAR坐标系下转换到外部DEM地理坐标系,以便后续沉降区域的时序分析、对比分析及验证性分析等,最终研究区域沉降速率如图2所示。4 监测结果分析与对比分析

序列,沉降,经纬度,序列


由年均沉降速率图可得,PS-InSAR与SBAS-InSAR的数据处理,其最大沉降速率分别为 20.874 2 mm/a、25.765 1 mm/a,最小沉降速率基本保持一致,从探测到沉降区范围、位置、沉降带也具有一致性;把相同经纬度沉降点作为同名点,选取了贵阳南火车站、佳瑞驾校右侧公路、跳厂坡南侧火车轨道及同城南路与站西路交叉口的相干性较高的沉降点,其沉降时间序列如图3所示,从序列图看出,在研究时间跨度内,用两种数据处理方法所获得4个沉降点的沉降序列变化趋势保持较高一致性,其中贵阳南火车站从6月后,沉降变缓,其余呈现加剧变化趋势,佳瑞驾校右侧公路及同城南路与站西路交叉口的沉降点呈现线性变化。从年均沉降速率、沉降点沉降序列角度来说,两种数据处理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是,数值上存在一定差异,是因为这两种方法选择备选点时由于算法局限性等因素得到的结果还是有些细微的差别[18]。因为没有研究区域内同期水准监测数据,所以用交叉验证法对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用同名点的年平均沉降速率作为分析对象,共选取了979个同名点,以PS点沉降速率作为横轴,SDFP(SBAS)沉降速率为纵轴,其散点图如图4所示,由图可知,相关系数为 0.910 7,R2为 0.973 6,进一步验证了PS与SBAS年均沉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贵阳市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效应研究[J]. 王中美,廖义玲,李明琴,张竹如.  水土保持研究. 2012(01)

硕士论文
[1]时序InSAR技术在常州市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林辉.南京大学 2016
[2]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分析[D]. 张罗致.成都理工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0436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0436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2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