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基GPS数据的水汽探测及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4:19
本文关键词:基于地基GPS数据的水汽探测及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气层中的水汽含量变化影响着全球热量循环、水循环、辐射平衡,因其变化频率高且作用关键,在大气科学、空间大地测量、水文学等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水汽探测手段无法在时空分辨率、精度及可靠性方面同时满足要求。GPS气象学的出现,成为了大气水汽探测的有力工具。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探讨了地基GPS在水汽探测中的关键步骤及影响因素:利用香港CORS数据,研究了遥感水汽方案及过程中的误差源;通过实验进行天顶延迟改正模型的对比分析;对映射函数、水平梯度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湿延迟转换成可降水量时精度的影响因素;对区域加权平均温度回归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实验验证;进行了香港地区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了其精度、可靠性完全满足气象应用的要求;验证了海潮负荷对于近海的地基GPS基站探测可降水量存在较大影响;选择解算观测值时,LC_HELP、LC_RANG和LC_ONLY三种观测量解算结果互差较小,在精度要求不高时可相互取代;实验证明利用最终精密星历、快速精密星历和预报精密星历解算PWV值结果接近,则在实际应用中可选择时效性高的星历;实验对比了单GPS数据与GPS/GLONASS双系统数据反演PWV值在目前结果十分相近。
【关键词】:地基GPS 对流层延迟 可降水量探测 加权平均温度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28.4;P4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1 绪论12-20
- 1.1 地基GPS遥感水汽的研究背景与意义12-15
- 1.1.1 大气中水汽探测的意义12
- 1.1.2 利用地基GPS数据探测水汽的优越性12-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5-17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1.2.2 GPS气象学的发展趋势16-17
-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17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7-20
- 2 地基GPS遥感大气水汽技术基础20-32
- 2.1 GPS气象学20-21
- 2.2 地基GPS遥感水汽的基本原理21-24
- 2.3 GPS观测模型24-26
- 2.3.1 GPS观测方程24-25
- 2.3.2 观测值的线性组合25-26
- 2.4 主要误差来源26-29
- 2.4.1 卫星相关的误差27
- 2.4.2 信号传播过程中相关的误差27-28
- 2.4.3 地面接收机相关的误差28-29
- 2.5 解算软件的选择29-30
- 2.6 本章小结30-32
- 3 对流层延迟解算32-46
- 3.1 对流层总延迟解算和影响因素32-34
- 3.1.1 利用软件解算对流层总延迟32-33
- 3.1.2 对流层总延迟解算影响因素33-34
- 3.2 对流层延迟模型比较34-44
- 3.2.1 常用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及比较34-40
- 3.2.2 主要映射函数40-44
- 3.2.3 水平梯度模型44
- 3.3 本章小结44-46
- 4 天顶湿延迟与可降水量的转换46-52
- 4.1 湿延迟转换成可降水量46-47
- 4.1.1 转换关系46-47
- 4.1.2 加权平均温度47
- 4.2 GPS/PWV精度检验工具和方法47-49
- 4.2.1 检验工具47-49
- 4.2.2 精度评价49
- 4.3 回归模型对加权平均温度的影响49-51
- 4.4 本章小结51-52
- 5 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实验52-64
- 5.1 实验数据来源52-53
- 5.2 地基GPS可降水量的反演53-57
- 5.2.1 解算天顶总延迟ZTD53-54
- 5.2.2 天顶静力延迟的计算和水汽的转化54-56
- 5.2.3 可降水量的精度检验56-57
- 5.3 地基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影响因素57-61
- 5.3.1 海潮负荷的影响57-58
- 5.3.2 解算观测值的影响58-59
- 5.3.3 卫星星历的影响59-60
- 5.3.4 组合导航模型的影响60-61
- 5.4 本章小结61-64
- 6 结论与展望64-66
- 6.1 结论64-65
- 6.2 不足与展望65-66
- 致谢66-68
- 参考文献68-7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文;可降水量与地面水汽压力的关系[J];气象;2004年02期
2 王勇;柳林涛;郝晓光;丁克良;;准实时地基GPS可降水量的解算方案与可靠性研究[J];热带气象学报;2007年02期
3 李帅;谢国辉;何清;李祥余;;阿勒泰地区降水量、可降水量及降水转化率分析[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4 于胜杰;柳林涛;;无地面温压数据的可降水量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年05期
5 赵玲;安沙舟;杨莲梅;马玉芬;张广兴;;1976-2007年乌鲁木齐可降水量及其降水转化率[J];干旱区研究;2010年03期
6 胡Y,
本文编号:311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11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