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湖流域新石器时期遗址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1-05-07 10:08
新石器时代以来,环太湖流域的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紧密相关,探讨该区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对研究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区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频繁,其遗址向来是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研究的重热点,但基于GIS的考古研究不够系统连续。因此,本文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并结合遗址的文化类型、年代、面积、文化层厚度、地貌等信息,研究了环太湖地区内的马家浜、崧泽、良渚、马桥文化遗址的数量及叠置特征、空间分布格局、遗址规模与文化层厚度的分布。最后从自然与社会视角探讨了影响遗址空间分布的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从马家浜文化早期至良渚文化中期,遗址数量由少到多,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自良渚文化晚期起文化遗址数量逐步减少,表明了研究区内的文化经历了产生、繁荣到衰落的发展过程。叠置型遗址系数在马家浜晚期-崧泽早期、良渚晚期-马桥早期的数值均较低,约为0.2,而其他时期相对较高。(2)马家浜文化早期至马桥文化晚期的遗址重心呈由西向东、再由北至南、然后自东南向西北、最后再自北向南的变化特征;崧泽文化中-晚期、马桥文化早-中期的遗址重心转移距离分别为20.6km、33.1km,表明遗址的空间分布范围发...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GIS在考古学中的研究进展
1.2.2 文化遗址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范围
2.1.2 自然环境特征
2.1.3 研究区内文化谱系
2.2 研究方法
2.2.1 叠置系数
2.2.2 平均重心
2.2.3 标准差椭圆
2.2.4 泰森多边形
2.2.5 Ripley’s K函数
2.2.6 核密度估计
2.2.7 克里金插值
2.2.8 空间自相关
2.3 数据处理
2.3.1 数据的获取
2.3.2 数据的预处理
3 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遗址的数量及叠置特征
3.1.1 遗址的数量特征
3.1.2 遗址的叠置特征
3.2 遗址的空间分布格局
3.2.1 遗址的重心特征
3.2.2 遗址分布的方向特征
3.2.3 单尺度距离的遗址分布模式
3.2.4 多尺度距离的遗址分布模式
3.2.5 遗址的密集区分析
4 遗址面积与文化层厚度的分布及关系
4.1 遗址面积的分布特征
4.2 遗址文化层厚度的分布特征
4.3 遗址面积分布与文化层厚度分布的关系
5 遗址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5.1 遗址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响应
5.1.1 遗址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5.1.2 遗址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5.1.3 遗址分布与水系密度的关系
5.1.4 遗址分布与海陆变迁的关系
5.2 遗址分布对社会文明化的响应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的镇赉县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分布初探[J]. 李鹏辉,史宝琳,王立新. 北方文物. 2018(02)
[2]苏美尔地区与环太湖地区的社会复杂化之路——兼谈苏美尔文明与良渚文明的初步对比[J]. 陈明辉. 南方文物. 2018(01)
[3]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规模的分布特征[J]. 陈瑞,李凤全,王天阳,朱丽东,叶玮,周国成. 地理学报. 2018(03)
[4]中国东部滨海平原新石器遗址的时空分布格局——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地貌演化与人地关系[J]. 郑洪波,周友胜,杨青,胡竹君,凌光久,张居中,顾纯光,王颖颖,曹叶婷,黄宪荣,成玥,张笑宇,吴文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2)
[5]青藏高原东北部官亭盆地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崔一付,刘雨嘉,马敏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2)
[6]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研究[J]. 闫丽洁,石忆邵,鲁鹏,刘彩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2)
[7]稻谷遗存落粒性变化与长江下游水稻起源和驯化[J]. 郑云飞,蒋乐平,Gary W.Crawford. 南方文物. 2016(03)
[8]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史前聚落空间分布模式[J]. 杨阳,侯光良,孙璐,殷青军,王青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5)
[9]利用核密度与空间自相关进行城市设施兴趣点分布热点探测[J]. 禹文豪,艾廷华,杨敏,刘纪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6(02)
[10]历史时期伊犁河谷文化遗址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王芳,张小雷,杨兆萍,栾福明,熊黑钢,王昭国,时卉. 地理学报. 2015(05)
博士论文
[1]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经济与社会文明化进程[D]. 林留根.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 潘艳.复旦大学 2011
[3]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 张开广.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0
[4]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史前文化演变轨迹的比较研究[D]. 郑建明.复旦大学 2007
[5]古蜀区域环境演变与古蜀文化关系研究[D]. 付顺.成都理工大学 2006
[6]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D]. 王芬.山东大学 2006
[7]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 高蒙河.复旦大学 2003
[8]长江流域全新世以来环境考古研究[D]. 张芸.南京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GIS支持下的浙江良渚古城地区聚落遗址的空间形态研究[D]. 金鑫.南京大学 2018
[2]基于空间点模式方法的城市商业网点空间特征研究[D]. 苑振宇.南京大学 2014
[3]太湖地区4.0kaBP前后气候变化及对良渚文明衰落的影响[D]. 彭亚君.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延边地区渤海遗址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D]. 郑鑫.延边大学 2012
[5]崧泽文化研究[D]. 黄文浩.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73211
【文章来源】: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0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GIS在考古学中的研究进展
1.2.2 文化遗址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研究区范围
2.1.2 自然环境特征
2.1.3 研究区内文化谱系
2.2 研究方法
2.2.1 叠置系数
2.2.2 平均重心
2.2.3 标准差椭圆
2.2.4 泰森多边形
2.2.5 Ripley’s K函数
2.2.6 核密度估计
2.2.7 克里金插值
2.2.8 空间自相关
2.3 数据处理
2.3.1 数据的获取
2.3.2 数据的预处理
3 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
3.1 遗址的数量及叠置特征
3.1.1 遗址的数量特征
3.1.2 遗址的叠置特征
3.2 遗址的空间分布格局
3.2.1 遗址的重心特征
3.2.2 遗址分布的方向特征
3.2.3 单尺度距离的遗址分布模式
3.2.4 多尺度距离的遗址分布模式
3.2.5 遗址的密集区分析
4 遗址面积与文化层厚度的分布及关系
4.1 遗址面积的分布特征
4.2 遗址文化层厚度的分布特征
4.3 遗址面积分布与文化层厚度分布的关系
5 遗址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5.1 遗址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响应
5.1.1 遗址分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5.1.2 遗址分布与地形地貌的关系
5.1.3 遗址分布与水系密度的关系
5.1.4 遗址分布与海陆变迁的关系
5.2 遗址分布对社会文明化的响应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GIS的镇赉县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遗址分布初探[J]. 李鹏辉,史宝琳,王立新. 北方文物. 2018(02)
[2]苏美尔地区与环太湖地区的社会复杂化之路——兼谈苏美尔文明与良渚文明的初步对比[J]. 陈明辉. 南方文物. 2018(01)
[3]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规模的分布特征[J]. 陈瑞,李凤全,王天阳,朱丽东,叶玮,周国成. 地理学报. 2018(03)
[4]中国东部滨海平原新石器遗址的时空分布格局——海平面变化控制下的地貌演化与人地关系[J]. 郑洪波,周友胜,杨青,胡竹君,凌光久,张居中,顾纯光,王颖颖,曹叶婷,黄宪荣,成玥,张笑宇,吴文祥.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2)
[5]青藏高原东北部官亭盆地新石器-青铜时代聚落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崔一付,刘雨嘉,马敏敏.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8(02)
[6]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水系关系研究[J]. 闫丽洁,石忆邵,鲁鹏,刘彩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7(02)
[7]稻谷遗存落粒性变化与长江下游水稻起源和驯化[J]. 郑云飞,蒋乐平,Gary W.Crawford. 南方文物. 2016(03)
[8]青藏高原东北缘河谷地带史前聚落空间分布模式[J]. 杨阳,侯光良,孙璐,殷青军,王青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5)
[9]利用核密度与空间自相关进行城市设施兴趣点分布热点探测[J]. 禹文豪,艾廷华,杨敏,刘纪平.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6(02)
[10]历史时期伊犁河谷文化遗址时空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 王芳,张小雷,杨兆萍,栾福明,熊黑钢,王昭国,时卉. 地理学报. 2015(05)
博士论文
[1]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经济与社会文明化进程[D]. 林留根.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 潘艳.复旦大学 2011
[3]郑州地区仰韶文化遗址空间模式研究[D]. 张开广.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0
[4]环太湖地区与宁绍平原史前文化演变轨迹的比较研究[D]. 郑建明.复旦大学 2007
[5]古蜀区域环境演变与古蜀文化关系研究[D]. 付顺.成都理工大学 2006
[6]海岱地区和太湖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的比较研究[D]. 王芬.山东大学 2006
[7]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 高蒙河.复旦大学 2003
[8]长江流域全新世以来环境考古研究[D]. 张芸.南京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GIS支持下的浙江良渚古城地区聚落遗址的空间形态研究[D]. 金鑫.南京大学 2018
[2]基于空间点模式方法的城市商业网点空间特征研究[D]. 苑振宇.南京大学 2014
[3]太湖地区4.0kaBP前后气候变化及对良渚文明衰落的影响[D]. 彭亚君.华东师范大学 2013
[4]延边地区渤海遗址空间分布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D]. 郑鑫.延边大学 2012
[5]崧泽文化研究[D]. 黄文浩.南京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73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173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