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江南岸岸线轮廓模拟及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12:04
本文关键词:鳌江南岸岸线轮廓模拟及演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岬间海湾是一种重要海岸地貌,其海岸经常被自然岬角所分割,在海湾水动力作用下,泥沙沉积形成的特定岸线轮廓。众多学者通过抛物线和双曲线模型研究岬间海湾的岸线轮廓,主要针对以波浪作用为主的砂质沙滩海岸,对于受波浪和潮流共同作用的浙江沿海岬间淤泥质海岸的相关研究较少涉及。 本文以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鳌江南岸作为研究区域,鳌江南岸岸线演变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但本文只从自然原因来探究其中的缘由。 本文收集波浪和潮流水文数据并做分析,在鳌江南岸地区借助ArcGIS软件,基于多年遥感影像图,建立1989、1993、2006年岸线的抛物线和双曲线拟合模型,与2011年实际岸线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到岸线淤积速率。 根据鳌江南岸岸线轮廓的模拟结果,抛物线模型可以在岬间淤泥质海岸轮廓模拟的应用,且抛物线模型较双曲线模型更为理想。仅考虑波浪作用,鳌江南岸岸线在1989年处于总体平衡。同时,利用海岸平面形态参数,运用判定静态平衡形态的抛物线关系,结合岬湾型海岸平衡的形态要素公式,结果判定,在仅考虑波浪作用条件下,鳌江南岸岸线在1989年是总体平衡的,与形态要素公式计算的结果相符。 在建立抛物线模型的过程中,得到C2修正方程。在Oliveira分析的岬间海湾海滩平面形态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多个C2值进行数据拟合,得到C2的修正方程,通过将国内多个海湾平面形态参数代入修正方程进行验证,都得到精确度达到99.99%的C2值,可对失真的C2值进行精确修正。 建立抛物线模型应用于淤泥质海岸的研判标准。当模拟岸线落在实际岸线陆侧时,不能判定岸线将要受到侵蚀,只能认为岸线动态平衡或者不稳定,是否淤涨,关键看实际岸线轮廓变化趋势。 应用抛物线模型对淤泥质潮滩岸线模拟时,应同时考虑波浪作用和潮流作用,得到以下各年份岸线轮廓演变趋势。1989年鳌江南岸整体来看,处于淤积状态,岸线继续向海扩张;1993年鳌江南岸总体上并不稳定,不断向海淤积扩张;2006年鳌江南岸岸线总体上是动态平衡的。 究其原因,鳌江南岸岸线淤积可能主要受到波浪、潮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波浪的向岸冲流到达滩肩后,会形成离岸的回流,并携带大量淤泥质物质,继而向海运动并逐渐淤积。鳌江南岸附近海区的在涨落潮憩流时,潮流流速小于挟沙流速,泥沙易在湾内沉积;海域输沙物质主要来源于长江携带的陆源碎屑物质,约有30%输入浙江海域,鳌江南岸岸线淤涨趋缓,有平衡的迹象。
【关键词】:鳌江南岸 平面形态参数 抛物线模型 双曲线模型 岸线轮廓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737.1;P208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1 绪论10-22
- 1.1 研究意义10-13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3-20
- 1.2.1 平面形态模型研究现状13-17
- 1.2.2 区域研究现状17-20
- 1.3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20-22
- 1.3.1 主要工作20-21
- 1.3.2 创新点21-22
- 2 研究区域概况22-27
- 2.1 鳌江南岸附近地貌特点23-24
- 2.2 鳌江口水文状况24-26
- 2.2.1 波浪24-25
- 2.2.2 潮流25
- 2.2.3 径流25-26
- 2.3 泥沙来源26-27
- 3 材料与方法27-31
- 3.1 资料收集27
- 3.2 数字图像处理27
- 3.3 数据处理27-31
- 3.3.1 潮段平均流速28
- 3.3.2 潮段平均流向28-29
- 3.3.3 潮平均流向29
- 3.3.4 潮平均流速29-31
- 4 1989年岸线轮廓特征模拟31-44
- 4.1 波浪作用下的淤泥质岸线轮廓31-38
- 4.1.1 确定波浪入射方向角31
- 4.1.2 海岸平面形态参数确定31-32
- 4.1.3 运用形态要素参数判定32
- 4.1.4 抛物线模型建立32-36
- 4.1.5 双曲线模型建立36-38
- 4.1.6 模拟结果38
- 4.2 潮流作用下的淤泥质岸线轮廓38-43
- 4.2.1 确定潮流入射方向角39
- 4.2.2 海岸平面形态参数确定39-40
- 4.2.3 抛物线模型建立40-41
- 4.2.4 双曲线模型建立41-42
- 4.2.5 模拟结果42-43
- 4.3 1989年岸线轮廓演变判定43-44
- 5 1993年岸线轮廓特征模拟44-55
- 5.1 波浪作用下的淤泥质岸线轮廓44-49
- 5.1.1 确定波浪入射方向角44
- 5.1.2 海岸平面形态参数确定44
- 5.1.3 抛物线模型建立44-46
- 5.1.4 双曲线模型建立46-48
- 5.1.5 模拟结果48-49
- 5.2 潮流作用下的淤泥质岸线轮廓49-53
- 5.2.1 确定潮流入射方向角49-50
- 5.2.2 海岸平面形态参数确定50
- 5.2.3 抛物线模型建立50-51
- 5.2.4 双曲线模型建立51-53
- 5.2.5 模拟结果53
- 5.3 1993年岸线轮廓演变判定53-55
- 6 2006年岸线轮廓特征模拟55-66
- 6.1 波浪作用下的淤泥质岸线轮廓55-60
- 6.1.1 确定波浪入射方向角55
- 6.1.2 海岸平面形态参数确定55
- 6.1.3 抛物线模型建立55-57
- 6.1.4 双曲线模型建立57-59
- 6.1.5 模拟结果59-60
- 6.2 潮流作用下的淤泥质岸线轮廓60-64
- 6.2.1 确定潮流入射方向角60-61
- 6.2.2 海岸平面形态参数确定61
- 6.2.3 抛物线模型建立61-62
- 6.2.4 双曲线模型建立62-64
- 6.2.5 模拟结果64
- 6.3 2006年岸线轮廓演变判定64-66
- 7 4个时间点的实际岸线对比讨论66-73
- 7.1 波浪作用下,4个时间点的实际岸线对比讨论66-68
- 7.2 潮流作用下,4个时间点的实际岸线对比讨论68-73
- 8 结论73-76
- 8.1 本文成果73-75
- 8.2 展望与发展75-76
- 参考文献76-8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1-82
- 致谢82-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灵敏;曾金年;;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海洋学研究;2006年S1期
2 沈林杰;陈道信;黄惠明;;温州围垦工程对河口水交换能力的影响[J];海洋学研究;2009年04期
3 韩震,恽才兴,蒋雪中,杨锋杰;温州地区淤泥质潮滩冲淤遥感反演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6期
4 邱传涛,李丁华;平均风向的计算方法及其比较[J];高原气象;1997年01期
5 杨燕雄;张甲波;;静态平衡岬湾海岸理论及其在黄、渤海海岸的应用[J];海岸工程;2007年02期
6 张国安,谢清海,虞志英;上海市奉贤县海岸岸滩演变分析与开发前景[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7 王义刚,王超,宋志尧;福建铁基湾围垦对三沙湾内深水航道的影响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8 周安国,周大成,姚炎明;海湾围垦工程作用下的动力沉积响应[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4期
9 韩晓庆;褚玉娟;张芸;甄彦龙;高伟明;姜永玲;;海工建筑对周边岸滩演变分析——以秦皇岛市为例[J];海洋通报;2011年02期
10 陈沈良,龚文平,王宝灿;南渡江三角洲海岸泥沙纵向运移与岸滩演变的响应[J];海洋湖沼通报;1998年01期
本文关键词:鳌江南岸岸线轮廓模拟及演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83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2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