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空间句法和网络分析的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空间可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7 04:53
  休闲农业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其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论文以武汉市城郊368个休闲农业点作为研究对象,在空间句法方法的基础上,借助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空间句法模型和空间关联性网络模型,从全局通达性、局部关联性两个方面对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的空间可达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的布局特征与空间关联性.结果发现:1)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整体密度核心分布较为分散,空间呈现群聚式非均匀分布在武汉市绕城高速周边,形成了绕城高速休闲农业点分布带; 2)从路网全局通达性来看,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多分布在2级可达性道路300 m缓冲区范围内,且此道路等级缓冲区范围内的农庄经济型休闲农业点可进入性较好,对外通达性一般; 3)从路网局部关联性来看,区域间休闲农业点内部联系"西密东疏",东西湖区与黄陂区、蔡甸区休闲农业点联系较为密切;区域内休闲农业点内部关联性差异明显,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区域的休闲农业点关联性普遍较强.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4(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基于空间句法和网络分析的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空间可达性研究


研究区概况

点分布,休闲农业,武汉市,发展区


本文借助Arcgis 10.2软件中的核密度分析方法,得到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核密度栅格图(图2).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分布南北差异较小,休闲农业点大多分布在主城区外围的都市发展区,其都市发展区外围的农业生态发展区内休闲农业点分布较分散.在武汉市三环线以外都市发展区范围内,形成多处休闲农业点集聚区.空间分布格局显现出群聚式非均匀分布在武汉市绕城高速周边,形成了自西向东半张口式休闲农业点分布带,即武汉市绕城高速带.3.2 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分类分布特征

休闲农业,核密度,武汉市


类型分异是休闲农业多样化发展的具体体现,不同类型的休闲农业会给游客带来不同感受的农事体验.同样借助核密度估计法(图3),东西湖区南部和江夏区东部五里界办事处分别以汉江北岸石榴红村以及梁湖都市农庄为带动,形成了以现代都市农业体验、农业科普为特色的农业贸易型休闲农业热点区;围绕东西湖区北部的幺漖湖和杜公湖以及黄陂区南部的后湖和武湖依托天然的优质水力资源和环境,在武汉市中轴线方向上形成了三湖鼎立的特色产业型休闲农业点集聚区;黄陂区东北部丘陵区的蔡甸乡及长轩岭街道,形成了以武汉锦里沟生态农家乐、土菜馆为特色的原生态农家乐热点区.江夏区纸坊街办事处及围绕梁子湖上游沿线周边形成了以梁子湖景区为依托以养殖、鱼虾、螃蟹等为特色的农庄经济型休闲农业热点区;江夏区中部郑店街办事处和蔡甸区北部索河镇一带形成了以梁子湖大道为轴线,形成了以婚纱摄影、田园写生、游艺娱乐、科普教育等为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型休闲农业热点区;以及以索子长河为水域廊道连结九真山森林公园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水域生态缓冲屏障.4 武汉市城郊休闲农业点空间可达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功能性联系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空间范围划定实证研究[J]. 马学广,唐承辉.  经济地理. 2020(05)
[2]城市旅游景点可达性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J]. 谢双玉,张琪,龚箭,韩磊,王晓芳.  经济地理. 2019(03)
[3]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交通可达性分析——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J]. 张忠训,杨庆媛,王立,苏康传,匡成铭.  资源科学. 2018(11)
[4]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 于谨凯,马健秋.  地理科学. 2018(11)
[5]有轨电车沿线城市空间可达性优化策略研究——以南京河西地区为例[J]. 钱才云,陈佳灯,周扬,刘旭.  城市规划. 2018(11)
[6]基于GIS-DEA的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效率评价——以武汉为例[J]. 耿虹,时二鹏,王立舟,谢然,喻冰洁.  经济地理. 2018(10)
[7]区域旅游景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评价——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为例[J]. 朱磊,胡静,周葆华,李亚娟,吕丽,贾垚焱.  经济地理. 2018(07)
[8]长江经济带陆路交通可达性与城镇化空间耦合协调度[J]. 汪德根,孙枫.  地理科学. 2018(07)
[9]城市土地利用—交通集成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 牛方曲,王芳.  地理学报. 2018(02)
[10]基于自然主控因子和道路可达性的广东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 杨忍.  地理学报. 2017(10)



本文编号:33470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3470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b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