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巫山段)区域LUCC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7:14

  本文关键词: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巫山段)区域LUCC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库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3S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弥补了传统手段在一些方面效率低的问题。高分辨率的遥感图像作为基础信息源;测地型GPS技术实地检验地物类型分类的精确度和测量有关属性数据;GIS提供一系列工具满足LUCC研究中制图、空间分析、LUCC模型应用的需要。巫山县的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结构在整个三峡库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巫山县为典型案例建立研究区,利用3S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对LUCC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分析。本文取得了以下研究的成果内容:(1)建立了符合研究区的地类分类系统和遥感解译标志,并评价了解译标志成果的质量,探讨了提高遥感解译标志准确度的方法。(2)统计出2004、2008、2012年各种地类的面积,分析了研究期内LUCC的动态趋势,并总结了影响这种动态趋势的综合原因。(3)运用地类变化动态度等指数模型深入研究LUCC,以三峡工程为主要因子探讨LUCC驱动力研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进行LUCC预测研究,对预测结果进行适用性评价。
【关键词】:巫山县 3S技术 LUCC 马尔科夫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208;P228.4;P237;P90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3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10
  • 1.2.1 LUCC研究现状7-9
  • 1.2.2 3S技术应用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10
  • 1.4 研究方法及路线10-13
  • 1.4.1 研究方法10-12
  • 1.4.2 技术路线12-13
  • 2 相关基础理论和研究区概况13-23
  • 2.1 3S技术与 3S集成技术13-15
  • 2.1.1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13
  • 2.1.2 遥感(RS)13-14
  • 2.1.3 地理信息系统(GIS)14
  • 2.1.4 3S集成技术14-15
  • 2.1.5 3S技术支持的可靠性15
  • 2.2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及驱动机制15-18
  • 2.2.1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及相互关系15-16
  • 2.2.2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16-17
  • 2.2.3 LUCC的驱动机制17-18
  • 2.3 LUCC模型18-21
  • 2.3.1 模型的含义和作用18
  • 2.3.2 模型的构成及发展趋势18-19
  • 2.3.3 主要模型简述19-21
  • 2.3.4 LUCC模型的要求21
  • 2.4 研究区地理环境21-23
  • 3 LUCC研究数据来源与处理23-35
  • 3.1 遥感数据的选择23-25
  • 3.1.1 LUCC研究的区域尺度23
  • 3.1.2 遥感数据的尺度问题23-24
  • 3.1.3 遥感数据选取的依据24
  • 3.1.4 其他基础数据与研究工具的收集24-25
  • 3.2 图像处理25-28
  • 3.2.1 几何校正25-26
  • 3.2.2 统一坐标系统26
  • 3.2.3 多源遥感数据融合26-27
  • 3.2.4 遥感图像增强27-28
  • 3.3 建立LUCC研究地类分类系统28-29
  • 3.4 建立遥感解译标志29-32
  • 3.4.1 解译标志的传统概念29
  • 3.4.2 研究区的解译标志成果29-31
  • 3.4.3 解译标志精度评价31-32
  • 3.5 目视解译与计算机解译32
  • 3.5.1 目视解译32
  • 3.5.2 计算机解译32
  • 3.6 GPS野外实地核查32-33
  • 3.7 分类结果与分析探讨33-35
  • 3.7.1 制作地类现状矢量分布图33
  • 3.7.2 LUCC统计结果33-35
  • 4 GIS空间分析LUCC35-41
  • 4.1 区划不同等级地质带分析土地覆盖变化35-38
  • 4.1.1 地质环境反作用土地覆盖变化35
  • 4.1.2 区划不同等级地质带35-36
  • 4.1.3 不用地质带上的LUCC分析36-38
  • 4.2 空间对比分析土地覆盖变化38-41
  • 5 LUCC指数模型和驱动力分析41-47
  • 5.1 指数模型的含义及作用41
  • 5.2 指数模型应用及分析41-43
  • 5.2.1 单一地类变化动态度41-42
  • 5.2.2 区域综合地类变化动态度42
  • 5.2.3 计算结果及分析42-43
  • 5.3 LUCC驱动力分析43-47
  • 5.3.1 LUCC驱动力研究方法43
  • 5.3.2 驱动力因子选取原则43-44
  • 5.3.3 LUCC驱动力综合分析44-47
  • 6 马尔科夫模型应用于LUCC预测47-51
  • 6.1 LUCC预测研究的意义47
  • 6.2 马尔科夫模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47-48
  • 6.2.1 基本原理47
  • 6.2.2 预测方法47-48
  • 6.3 定制程序模块与成果分析48-51
  • 6.3.1 定制GIS应用程序48-49
  • 6.3.2 计算结果49-50
  • 6.3.3 预测分析50-51
  • 7 结论与展望51-53
  • 7.1 结论51
  • 7.2 展望51-53
  • 致谢53-55
  • 参考文献55-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力学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3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4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5 郭荣中;申海建;;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6期

6 ;中德专家聚首北京研讨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J];人民长江;2008年21期

7 R.W.尼克灵;;能源与土地利用[J];地理译报;1985年03期

8 韩渊丰,张加恭,廖伟群,张争胜;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律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10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刘桂芳;黄河中下游过渡区近20年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曹敏;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于开芹;泰安市区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8 陈峰云;湖北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自然环境要素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王磊;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模拟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孔祥斌;华北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可持续评价[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3S技术的三峡库区(巫山段)区域LUCC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41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