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与GIS技术的什邡市景观格局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05 15:18
本文关键词:基于RS与GIS技术的什邡市景观格局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问题也会凸显,因而一个地区的景观格局就会显得极为重要。如果当地的景观格局不合理,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就会受到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导致空气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反弹恶化,水土流失严重等重大的问题。本篇论文采用了四川省什邡地区的1992年9月和2010年3月共两期TM遥感影像、四川省边界图和DEM为辅助资料,并结合地学相关专业知识,辅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手段,在ENVI中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裁剪、信息提取、影像分类、目视解译,最后生成什邡市的分类矢量图并得到相应类型的面积数据。利用Fragstas软件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本文将选取优势度(D)、斑块密度(PD)、多样性指数(H)、分维数(FD)、均匀度(E)、连接度(COHESION)、蔓延度(CONTAG)等指标进行分析。通过选取景观指数对什邡地区进行景观格局分析,进而来了解什邡市景观空间特征和差异,以及影响景观格局的驱动因素,最后分析一下景观格局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而分析研究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景观演变规律。通过分析结果,表明:1992年-2010年什邡地区的景观格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近18年以来,研究区的景观格局发生了相应变化,景观破碎化增加,景观斑块面积变化明显,林地和耕地的面积呈现减少的趋势,而水体、建设用地、草地、交通运输用地呈明显增加的态势。2)1992-2010年间,在整体上研究区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斑块数目不断增多,景观均匀度指数不高,各斑块之间均匀度差异较小,蔓延度指数从33.2986增长到46.7895,表明该景观水平中的某些优势斑块有了较好的延续性,也表明该景观类型在整个景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研究区18年间景观多样性在逐渐提高,景观格局优势度在减少,斑块间的面积差异在减少,林地、耕地景观的面积在减少,草地景观、建设用地景观在增加。说明当地政府比较重视当地的发展,虽然研究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人地矛盾、生态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同时景观格局变化还受到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与人文因素、城市化、政策导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自然因素中的地形因子景观格局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对当地政府部门的工作部署提供了相应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什邡 景观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901;P237;P20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目的及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主要内容12-13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3-14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14-16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14-15
- 2.2 研究区社会经济概况15-16
- 第3章 研究区景观格局信息提取16-30
- 3.1 Landsat遥感卫星概况16-18
- 3.2 遥感影像预处理18-22
- 3.2.1 图像几何校正18-19
- 3.2.2 波段合成与影像裁剪19-21
- 3.2.3 图像融合21-22
- 3.2.4 影像增强处理22
- 3.3 用地分类信息提取22-29
- 3.3.1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22-23
- 3.3.2 影像解译的方法23-24
- 3.3.3 影像目视解译标志24-25
- 3.3.4 影像分类25-28
- 3.3.5 遥感分类精度评价28-29
- 3.4 本章小结29-30
- 第4章 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30-47
- 4.1 研究区景观指数的选择30
- 4.2 研究区景观指数分析工具选择30-31
- 4.3 景观斑块类型特征分析31-39
- 4.3.1 斑块类型相关指标31-33
- 4.3.2 研究区斑块类型分析33-36
- 4.3.3 斑块形状相关指标36-37
- 4.3.4 研究区形状指标分析37-39
- 4.4 景观异质性特征分析39-45
- 4.4.1 斑块级别异质性相关指数39-40
- 4.4.2 研究区斑块级别异质性分析40-42
- 4.4.3 景观级别异质性相关指数42-44
- 4.4.4 研究区景观级别异质性分析44-45
- 4.5 本章小结45-47
- 第5章 研究区景观格局驱动力分析47-52
- 5.1 研究区驱动力因素选择47
- 5.2 研究区驱动因素分析47-51
- 5.2.1 自然因素47-49
- 5.2.2 社会经济与人文因素49-50
- 5.2.3 城市化因素50-51
- 5.2.4 政策导向因素51
- 5.3 本章小结51-52
- 结论与讨论52-54
- (一) 结论52-53
- (二) 讨论53-54
- 致谢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曾辉,江子瀛,喻红,许国雄;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结构研究 Ⅲ农业用地结构及异质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2 陈永生;徐小牛;;基于RS和GIS的合肥市城市绿地景观空间结构的分析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3 白军红;欧阳华;崔保山;王庆改;陈辉;;近40年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格局变化[J];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4 肖笃宁,布仁仓,李秀珍;生态空间理论与景观异质性[J];生态学报;1997年05期
5 黎新亮;赵书河;芮一康;谢士杰;;面向对象高分辨遥感影像分类研究[J];遥感信息;2007年06期
6 曹宇,欧阳华,肖笃宁,陈高;基于APACK的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空间格局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4年06期
7 谭衢霖;STEVE Johansen;;基于像元和对象分类的城区植被高分辨率遥感制图比较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RS与GIS技术的什邡市景观格局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6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46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