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淄博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3 18:22
  淄博地区地下煤炭和水资源储量比较丰富,由于近年来人们大量开采地下资源,淄博地区逐渐出现地面沉降现象。以淄博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获取2007-10—2011-02的25景ALOS PALSAR雷达影像升轨数据,采用PS-InSAR和SBAS-InSAR两种时序InSAR技术,分别得到该地区地表形变场。监测结果显示,淄博地区存在四个沉降区域,其中最大沉降速率为每年180 mm。对比分析可知,两种不同的时序InSAR技术的监测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与SDCORS站观测数据进行精度验证,发现PS-InSAR监测结果精度高于SBAS-InSAR监测结果。 

【文章来源】:科技与创新. 2020,(09)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淄博地面沉降监测研究


PS-InSAR淄博沉降速率图

淄博,沉降,速率,周村


SBAS-InSAR淄博沉降速率如图2所示。SBAS-InSAR技术监测到的淄博地区2007-10—2011-02期间的地表形变,与PS-InSAR技术的地面沉降监测结果相一致。最大形变点出现在淄川区西北部与周村区西南部的交界地带,最大沉降速率为每年180 mm。淄川区和博山区的大部分山区没有提取到PS点,周村区、张店区和临淄区的小部分区域PS点稀少,这与地面沉降监测的时间跨度太长(1 242 d)和筛选PS点时相干性阈值设置较高(0.75)有关。A、B、C为淄博地区沉降最为集中、沉降量较大的三个区域。5 结果精度验证

时间序列,方法,沉降,时间序列


实验利用现有的两个研究区内SDCORS站点的连续观测数据,对比分析PS-InSAR技术与SBAS-InSAR技术的监测精度。实验在SDZB站和ZCHW站周边100 m范围内各选取了一个与CORS站监测结果误差最小的形变点,将CORS监测结果作为观测真值,分析PS-InSAR和SBAS-In SAR在时间序列上的观测精度。两种方法与SDZB站观测结果对比如图3所示,2010-08-26—2011-02-26,SDZB站监测结果与时间序列InSAR监测结果共有4个相同的观测区间,2010-11-26,PS-InSAR的沉降监测结果与SDZB站监测结果的误差最小,为﹣0.2 mm,2010-10-11,PS-InSAR的沉降监测结果与SDZB站监测结果的误差最大,为1.4 mm;2011-02-26,SBAS-InSAR的沉降监测结果与SDZB站监测结果的误差最小,为﹣0.88 mm,2010-11-26,SBAS-InSAR的沉降监测结果与SDZB站监测结果的误差最大,为﹣3.7 mm。两种方法与ZCHW站观测结果比较如图4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S-InSAR技术的淄博市地面沉降监测[J]. 邢立鹏,曲国庆,黄洁慧,邓晓景.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2]永久散射体与短基线雷达干涉测量在城市地表形变中的应用[J]. 周志伟,鄢子平,刘苏,李振洪.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1(08)
[3]城市地面沉降监控技术研究进展[J]. 岳建平,方露.  测绘通报. 2008(03)



本文编号:3548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548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9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