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AHP和GIS的垃圾中转站选址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4 14: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垃圾数量日益增加,垃圾站的选址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社会、自然环境、经济和交通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层次分析模型(AHP),建立垃圾选址的指标体系,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关系。运用GIS的空间分析能力,以阜新市细河主城区为例,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垃圾中转站选址方案。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考虑了城市地理环境的复杂性,还深度地探究了影响垃圾中转站选址的重要因素,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参考性。 

【文章来源】: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43(08)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基于AHP和GIS的垃圾中转站选址研究


垃圾中转站选址层次结构模型

分析结果图,自然环境因素,垃圾站


首先,以自然环境因素为例,垃圾中转站通常建在地势平坦的地方,这样可以降低垃圾站的建站成本;此外,垃圾站应选建在适合地类上,这样也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处理步骤如下:从主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中提取出适合建立垃圾站的地类,将不适合建立垃圾站的地类擦除,如水库、沟渠、农林用地等,得到满足建立垃圾站的土地利用类型,再将土地类图转成栅格格式,通过重分类方法对土地类型栅格数据集进行重分类;计算土地土地类型栅格表面的坡度值,对坡度重分类。最后,将各影响因素各自的权重值进行加权叠加,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社会因素主要考虑到垃圾区垃圾站的建成运营会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或轻或重的影响,所以垃圾站应该建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区域,主城区的人口分布图建立泰森多边形,把矢量格式的数据转成栅格数据格式,对栅格数据集进行重分类计算,把各影响因子按各自权重作叠加处理,得到结果如图3所示。

因素分析,社会,垃圾站,主城区


社会因素主要考虑到垃圾区垃圾站的建成运营会对周围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或轻或重的影响,所以垃圾站应该建在人口密度较小的区域,主城区的人口分布图建立泰森多边形,把矢量格式的数据转成栅格数据格式,对栅格数据集进行重分类计算,把各影响因子按各自权重作叠加处理,得到结果如图3所示。经济因素主要考虑细河区主城区的道路交通状况,根据相关规定垃圾站建立在距离城市道路一定范围内,对道路进行缓冲分析,设置缓冲距离为200 m;对主城区的土地地价图进行分析,将地价矢量图与道路缓冲区进行相交处理,把相交区转为栅格格式,做重分类处理,得到结果如图4所示。


本文编号:3568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568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