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青海省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8:00

  本文关键词:青海省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状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水土流失问题是目前影响农业发展及生态稳定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水土流失问题由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土地引起,造成农业耕地面积减少、土壤肥力退化等严重后果,我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因水土流造成的农业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及可持续发展,因此,水土流失问题亟待解决。 青海省黄土丘陵区位于青海省东部,是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加之严重的人为破坏,使该区域沟壑纵横,同时也是中华母亲河——黄河泥沙的主要贡献区,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对该区域进行水土流失的动态监测刻不容缓,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在全国范围内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中具有战略意义。 针对青海省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状况的监测工作具体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方面是现地监测,另一方面是基于ArcGIS的宏观研究。现地监测以野外踏查结果为基础,以沟系为单位,选择符合条件的20条侵蚀沟为监测对象,监测年份自2011年至2013年,分析土壤侵蚀厚度与各侵蚀因子间的关系,对比三个监测年份之间的数据变化,验证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宏观研究结合“3S”技术,以1:50000电子地形图为数据支持,选取乐都岗子沟流域及互助红崖子沟流域两个流域进行分析,利用ArcGIS软件(中Surface Analysis表面分析工具)提取不同DEM分辨率下的坡度和坡向,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最佳DEM分辨率;通过对比不同汇流阈值之间提取河网图,确定最优汇流阈值;利用Hydrology水文分析模块完成河网的提取及流域的划分,统计沟壑密度,依据《土壤侵蚀分级分类标准》(SL190-2007)中的沟蚀分级标准,确定每个子流域的侵蚀强度等级,最终结合县界图完成各乡镇侵蚀等级划分,为各乡镇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现地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监测年份的数据显示乐都、互助及湟源的侵蚀沟样地土壤侵蚀厚度较大,但土壤侵蚀厚度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该区域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良好,土壤侵蚀得到有效的遏制;土壤及地形因子对土壤侵蚀厚度的影响并非十分显著,但土壤侵蚀厚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明显;乔木保水能力高于灌木,沟头、沟中的植被固土能力高于沟下部及沟尾。宏观研究结果显示宏观范围内土壤侵蚀等级在极强烈以上所占面积并不大,干流土壤侵蚀强度明显高于支流土壤侵蚀强度,林场地区土壤侵蚀最弱,,与现地分析中植被因子对土壤侵蚀厚度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得出土壤侵蚀厚度与植被覆盖度之间的关系明显)结论吻合,充分说明植被对土壤侵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根据侵蚀强度等级图可直观观测到各乡镇的侵蚀状况,互助红崖子沟流域侵蚀状况优于乐都岗子沟流域,宏观研究为今后的样地布设及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提供支持和依据。
【关键词】:水土流失 沟蚀 土壤侵蚀厚度 宏观监测 侵蚀强度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157;P208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4
  • 1.3 国内外沟蚀研究进展14-17
  • 1.3.1 细沟侵蚀14-15
  • 1.3.2 浅沟侵蚀15
  • 1.3.3 切沟侵蚀15-16
  • 1.3.4 冲沟侵蚀16-17
  • 2 研究区概况17-20
  • 2.1 气候特征17-18
  • 2.2 地形地貌18
  • 2.3 植被18
  • 2.4 土壤18
  • 2.5 水文18-20
  •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0-22
  • 3.1 研究方法20-21
  • 3.2 技术路线21-22
  • 4 现地监测22-34
  • 4.1 样地布设与数据整理22-25
  • 4.2 侵蚀状况评价25-34
  • 4.2.1 2011 年-2013 年土壤侵蚀厚度年度对比25-27
  • 4.2.2 侵蚀影响因子分析27-34
  • 5 基于 GIS 的宏观监测34-49
  • 5.1 河网提取34-42
  • 5.1.1 DEM 分辨率的确定35-39
  • 5.1.2 DEM 数据洼地的处理39-40
  • 5.1.3 汇流阈值的选择40-42
  • 5.2 流域划分42-43
  • 5.3 沟壑密度的提取与分析43-49
  • 6 结论与展望49-52
  • 6.1 结论49-50
  • 6.2 本文创新点50
  • 6.3 研究展望50-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光,李树德,张亮;基于DEM的沟谷系统提取算法综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5期

2 景可;;黄土高原沟谷侵蚀研究[J];地理科学;1986年04期

3 郑粉莉,高学田;坡面土壤侵蚀过程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3年02期

4 郑粉莉,康绍忠;黄土坡面不同侵蚀带侵蚀产沙关系及其机理[J];地理学报;1998年05期

5 杨勤科;李锐;曹明明;;区域土壤侵蚀定量研究的国内外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8期

6 程峥;李永胜;高微微;;基于ArcGIS的DEM流域划分[J];地下水;2011年06期

7 唐克丽,张科利,雷阿林;黄土丘陵区退耕上限坡度的研究论证[J];科学通报;1998年02期

8 赵串串;王n\;孙根行;杨乔媚;杨宁贵;张文娟;董旭;;青海省湟水河流域退耕还林地土壤可蚀性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0年02期

9 周雪青;李洪文;何进;王庆杰;张喜瑞;;土壤容重测定用分段式原状取土器的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2008年08期

10 雷晓辉;田雨;白薇;刘青娥;蒋云钟;;基于DEM的子流域划分方法改进与应用[J];人民黄河;2011年02期


  本文关键词:青海省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状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60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7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