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术的泉州市人口空间分布及其与地形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08 16:06
利用植被指数、NPP-VIIRS、土地利用、DEM等多源数据,基于GIS/RS技术分析其与人口的密切程度,在多源数据下采用多元回归结合个案加权和最小二乘法加权进行人口建模,对比筛选最优模型后进行零误差调整实现500 m×500 m尺度大小的泉州市人口网格化。从DEM数据进一步提取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地形粗糙指数等派生数据,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人口空间网格化后与地形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人口空间网格化后单元网格值介于之间0~5 135人/500 m~2,主要分布于泉州市东南沿海环泉州湾相关县市。区内DEM值范围介于0~1 828 m之间,坡度值介于之间0°~71.04°之间,RDLS1和RDLS2两种地形起伏度分别介于0~505 m和0~2.340之间,均与人口空间分布呈负相关,除与坡向不相关,其地形与人口关系散点图均呈"L"状分布,88.1%人口分布于20 200 m海拔高度,77.8%人口分布于地形地幅度小的地方。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人口空间网格化
3.1.1 人口网格化指标因子
3.1.2 指标因子相关分析
3.1.3 多元回归分析法的人口分布关联因素探索性分析
3.1.4 人口加权个案及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建模
3.1.5 人口零误差调整
3.2 技术流线图
3.3 地形
3.3.1 DEM
3.3.2 地形起伏度
3.3.3 坡度
3.3.4 坡向
3.3.5 地形粗糙指数
4 结果与分析
1)人口网格化结果与DEM关系。
2)人口网格化结果与地形起伏度关系。
3)人口网格化结果与坡度关系。
4)人口网格化结果与坡度关系。
5 结语
本文编号:3651956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3 研究方法
3.1 人口空间网格化
3.1.1 人口网格化指标因子
3.1.2 指标因子相关分析
3.1.3 多元回归分析法的人口分布关联因素探索性分析
3.1.4 人口加权个案及加权最小二乘估计建模
3.1.5 人口零误差调整
3.2 技术流线图
3.3 地形
3.3.1 DEM
3.3.2 地形起伏度
3.3.3 坡度
3.3.4 坡向
3.3.5 地形粗糙指数
4 结果与分析
1)人口网格化结果与DEM关系。
2)人口网格化结果与地形起伏度关系。
3)人口网格化结果与坡度关系。
4)人口网格化结果与坡度关系。
5 结语
本文编号:36519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651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