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浪溪河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浪溪河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降水量的逐渐减少,导致地下水的需求量和开采量逐年增大,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地下水资源减少。所以研究地下水资源情况,了解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增加地下水量就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济南市平阴县的浪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论文的研究目的,进行一些基础数据的收集,以及野外试验。首先,利用ArcGIS中的水文分析模块,对流域的DEM进行分析,提取出流域边界、河网等,并将所收集的泉、水库、地下水监测井等要素添加到底图上;其次,借助水库水位推导出河水位,ArcGIS软件做出地下水位等值线图,进而对河道进行断面分划和断面概化,通过比较河水位和地下水位之间的水头差,判断出两者在时空方面的的补排关系;然后,采用数字滤波法对书院泉进行基流分割,利用区域变河川径流参数法计算出书院泉域的径流总量,和实际径流总量进行验证。进而通过泉的基径比、水文比拟法求算浪溪河流域内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量,最后介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和水体补给来源。 研究结果表明:汛期:上游,河水位上涨的幅度大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接受河水的补给,中游,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下游地区是平原,地下水位较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非汛期:情况比较复杂,因为要考虑上游水库的修建以及河床淤积。通过分割基流,得到书院泉的基径比为18.278%,实测的泉流量与计算得到的量之间的误差15%,是在允许的范围内,所以水文比拟法的使用是可行的,据计算,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量为504.215×104m3。利用AquaChem地下水化学专业软件绘制Piper图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推断出:地下水、泉水和地表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
【关键词】:GIS 地表水 地下水 相互作用 基流分割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343.1;P208;P641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2
- 图清单12-15
- 表清单15-16
- 1 绪论16-23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6-1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1
- 1.3 研究内容21-22
- 1.4 技术路线22-23
- 2 浪溪河流域概况23-30
- 2.1 地理位置23-24
- 2.2 气象与水文24-26
- 2.3 地形地貌26-27
- 2.4 地质概况27-29
- 2.5 本章小结29-30
- 3 地表水与地下水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30-43
- 3.1 基础数据的收集与分析30
- 3.2 野外试验和数据观测30-32
- 3.3 空间数据库建立与分析32-34
- 3.4 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34-41
- 3.5 本章小结41-43
- 4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计算分析43-67
- 4.1 河水与沿岸地下水的转化44-52
- 4.2 侵蚀下降泉流量的基流分割52-56
- 4.3 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量计算56-58
- 4.4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分析58-65
- 4.5 本章小结65-67
- 5 结论与展望67-69
- 5.1 结论67
- 5.2 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4
- 作者简历74-76
- 学位论文数据集7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小四;万玉玉;董维红;侯光才;;马莲河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关系:水化学和同位素证据[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9年06期
2 陆明勇,黄辅琼,刘善华,高福旺;地壳变形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其异常关系初探[J];地震;2005年01期
3 范伟;章光新;李然然;;湿地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的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4 滕彦国;左锐;王金生;;地表水-地下水的交错带及其生态功能[J];地球与环境;2007年01期
5 陆徐荣;周爱国;王茂亭;杨磊;陆华;;Piper图解淮河流域江苏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演化特征[J];工程勘察;2010年02期
6 王磊;章光新;;扎龙湿地对乌裕尔河流域水文特征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7 蒋锟;赵义成;李建新;;黎河河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分析[J];海河水利;2009年05期
8 徐华山;赵同谦;孟红旗;徐宗学;马朝红;;滨河湿地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其与河水响应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2期
9 狄振华;谢正辉;袁星;田向军;罗振东;陈亚宁;;输水条件下考虑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河流剖面地下水埋深估计方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0年10期
10 王文科,孔金玲,段磊,王雁林,马雄德;黄河流域河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4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蒲焘;基于水化学与同位素的典型海洋型冰川流域水文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浪溪河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2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72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