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约束条件的DLT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附加约束条件的DLT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加大了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地下工程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由基坑引发的事故也愈来愈多,人们开始重视对基坑的变形监测。传统的基坑变形监测是以全站仪和测斜仪等仪器为手段的量测方法,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作业时间长与现场施工干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随着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变形监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单反数码相机的出现,为基坑变形测量提供了新的方法。利用近景摄影测量的方法的意义,不仅是因为它本身非接触式观测的优点,主要是近几年来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们可以利用严密的数字模型处理方法对摄影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进行模拟,这样以来显著提高了摄影测量点位精度。因为具有这些优点,使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比较适用于测量包含有大量测量信息的目标体,还能在较合适的距离拍摄较危险的摄影对象,提高了安全系数,尤其当监测对象是一些特殊地形,本文就以地铁基坑为例来进行研究。本文着眼于实际工程案例,针对地下基坑工程的特点,提出了获得精确像点坐标的点提取方法,重点阐述和分析了附加约束条件的DLT解算模型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建立和求解,通过matlab编程来实现其过程。然后将解算三维坐标点数据与测量软件Lensphoto 2.0的解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对以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近景摄影测量 变形监测 特征点提取 DLT 模型解算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U196.1;P234.1
【目录】:
- 致谢6-7
- 摘要7-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19
- 1.1 论文研究背景13-14
- 1.2 论文研究意义14-15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6
- 1.3.1 基坑变形监测的现状15
- 1.3.2 近景摄影测量现状15-16
- 1.4 论文研究思路16-19
- 1.4.1 研究目标16-17
- 1.4.2 研究内容17
- 1.4.3 研究方法17-18
- 1.4.4 论文结构安排18-19
- 第二章 基于非量测相机的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基础19-32
- 2.1 非量测相机19-21
- 2.2 近景摄影测量理论基础21-26
- 2.2.1 中心投影方式21-22
- 2.2.2 摄影测量中常用的坐标系22-23
- 2.2.3 内外方位元素23-24
- 2.2.4 共线方程24-25
- 2.2.5 共面方程25-26
- 2.3 近景摄影测量的解析处理方法26-29
- 2.3.1 空间后方交会-空间前方交会26-27
- 2.3.2 相对定向-绝对定向27
- 2.3.3 直接线性变换法(Direct Linear Transform DLT)27-28
- 2.3.4 光束法平差28-29
- 2.4 影响获取三维坐标精度的因素分析29-31
- 2.5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特征点的自动提取32-41
- 3.1 子像素图像处理32-33
- 3.2 常用特征点提取算子33-36
- 3.2.1 Forsmer算子33-34
- 3.2.2 SUSAN算子34-35
- 3.2.3 Harris算子法提取35-36
- 3.3 标志点精确定位36-38
- 3.3.1 基于“影像灰度值方差加权和最小”算法37-38
- 3.3.2 基于最小二乘匹配的标志点图像定位方法38
- 3.3.3 基于霍夫(Hough)变换的方法38
- 3.4 像点坐标的量测38-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四章 监测点三维坐标的解算方法研究41-53
- 4.1 光束法平差算法41-45
- 4.1.1 常见几种光束平差法41-42
- 4.1.2 光束法基本思想42
- 4.1.3 光束法平差数学模型的建立42-45
- 4.2 直接线性变换(DLT)算法45-47
- 4.2.1 DLT算法的一般形式45-46
- 4.2.2 解算方法46-47
- 4.3 附加约束条件的DLT算法47-51
- 4.4 两种方法的对比和应用51-52
- 4.5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53-65
- 5.1 基坑变形监测背景介绍53-55
- 5.1.1 基坑工程概况53-54
- 5.1.2 测桩的布置54-55
- 5.2 实施近景摄影测量步骤55-56
- 5.3 近景摄影测量数据分析56-63
- 5.3.1 实验设计58-59
- 5.3.2 附加约束条件的DLT解算及结果分析59-62
- 5.3.3 数据处理与分析62-63
- 5.4 本章小结63-6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5-68
- 6.1 结论65-66
- 6.2 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平卫;彭振斌;何忠明;;基于灰色理论的基坑变形预测[J];地质与勘探;2006年06期
2 刘登攀;刘国彬;;邻近建筑物对某基坑变形影响的分析[J];岩土工程技术;2007年01期
3 汪军;;小议基坑变形及其控制[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36期
4 陈立樟;;灰色预测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福建建设科技;2010年05期
5 陈炳志;;基坑变形灰色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及其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陈健;;基坑变形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J];测绘;2011年02期
7 刘作昌;;基坑变形监测浅析[J];化工矿产地质;2011年02期
8 李勇;陈在;;成都市某基坑变形监测方案设计分析[J];地理空间信息;2011年06期
9 李奕;高雅萍;穆建锋;;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测绘;2011年06期
10 赵长岭;刘学义;;浅议基坑变形及其监测[J];河南农业;2012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学渊;刘国彬;;基坑变形估算[A];海峡两岸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地工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张校亮;;如皋凌云新天地基坑变形监测与分析[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周辉;周爱兆;;坑底工程桩加固效应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分析[A];第20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11年
4 詹志勇;;基坑变形分析和周围地面沉降的预测[A];第十七届华东六省一市建筑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5 吴学萍;;某住宅小区地下水泵站基坑变形监测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尹小涛;葛修润;李春光;王水林;;开挖步及其厚度对基坑变形破坏的影响研究[A];第2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李莉;陈鹏宇;段新胜;;基坑变形预测的灰色二次优化模型[A];中国运筹学会模糊信息与模糊工程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郑加柱;光辉;;顾及开挖深度的卡尔曼滤波模型在基坑变形分析中的应用[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9 刘汉东;杨继红;;GM(1,1)优化模型在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刘红军;于雅琼;王秀海;;土岩组合地层旋喷桩止水桩锚支护基坑变形与受力数值分析[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包旭范;软土地基超大型基坑变形控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基坑变形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锋刚;高水位条件下基坑变形监测分析与模拟[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曹祖宝;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基坑变形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4年
4 马路滨;基坑变形监测三维可视化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王春博;基坑变形超站仪监测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6 李建;深基坑变形监测及变形机理与规律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张辉;苏州地区地铁车站基坑变形特性与控制措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华博深;灰色组合模型在基坑监测数据处理中的运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龚柳;考虑渗流与变形耦合的某地铁车站基坑变形监测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10 董文龙;青岛地铁盖挖半逆作车站基坑变形特征及变形预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附加约束条件的DLT在基坑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4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8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