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喜马拉雅中段冰川变化监测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喜马拉雅中段冰川变化监测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冰川作用下的高山区受气候变化影响尤其明显,近几十年来,在喜马拉雅山区,冰川的持续退缩引起了冰湖的扩张,由此引发的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区域内居民的生命财产以及生态环境安全,对该地区冰川动态的全面研究迫在眉睫。喜马拉雅中段地区密集的高大山体为冰川、冰湖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自上世纪中叶,国内外针就对喜马拉雅山中段地区典型冰川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但目前针对该区大范围的详细的冰川变化与冰川流速的综合监测还很缺乏。遥感新技术的出现为冰川灾害监测与冰川系统动态变化研究提供了更多样、更有效的手段。本文以喜马拉雅山脉中段为研究区,基于地形图、DEM高程数据、Landsat TM/ETM+、ALOS可见光影像以及SAR影像等多源数据,结合GIS技术,从冰川面积、冰面高程、冰川体积以及运动速度等方面对区域内冰川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合区域气候与冰川局地地形(表碛、冰川坡度、冰碛湖)深入分析了冰川运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对比以往研究资料,进一步探讨了冰川运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1970s至2010年,从冰川面积变化结果来看,研究区近30年来冰川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区域内冰川退缩率为0.18-0.20%/a。不同规模冰川退缩率存在差异,较小规模的冰川退缩率大于较大规模冰川。受表碛覆盖、冰碛湖等因素综合影响,冰川面积退缩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冰川末端退缩。珠峰地区冰川退缩速率小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其他区域。2)利用不同时期冰川消融区DEM差值估算冰面高程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冰川总体处于冰川高程减薄状态。且不同类型冰川减薄速度差异不大。珠峰地区研究区176条冰川平均减薄速率为1.0m/a。区域内典型冰川体积在30年中均减小。其中57-l号冰川共减小了1.16 km3。3)基于ALOS/PALSAR和Envisat/ASAR数据提取了珠峰地区与龙巴萨巴湖地区2003~2010年的冰川表面流速。对于研究区面积5km2的39条冰川,总体而言,冰川上部运动速度大,部分冰川积累区甚至在100cm/d以上,而在消融区在40cm/d以下。2006年6~9月,珠峰地区31条面积大于5 km2山谷冰川平均运动速度为9.3cm/d。平均来讲非表碛覆盖冰川平均运动速度(15.2cm/d)为表碛覆盖冰川平均运动速度(6.8cm/d)的2.2倍。受表碛、冰川坡度、冰面湖等局地因子的影响,冰川运动速度短期的跳跃式变化普遍存在。
【关键词】:多源遥感数据 冰川运动 冰川面积变化 冰川高程变化 喜马拉雅山中段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43.6;P237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1-15
- 1.2.1 冰川变化研究综述11-13
- 1.2.2 冰川运动速度研究综述13-15
-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15-16
- 1.3.1 研究内容15
- 1.3.2 章节安排15-16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16-20
- 2.1 地理位置16-17
- 2.2 自然概况17
- 2.2.1 地形17
- 2.2.2 气候17
- 2.3 冰川分布17-20
- 第三章 冰川面积变化20-30
- 3.1 数据与方法20-22
- 3.1.1 数据介绍20-21
- 3.1.2 数据处理21
- 3.1.3 误差分析21-22
- 3.2 冰川面积变化22-27
- 3.2.1 变化特征22-25
- 3.2.2 变化原因25-27
- 3.3 本章小结27-30
- 第四章 冰川高程与体积变化30-40
- 4.1 数据资料与数据处理30-34
- 4.1.1 数据介绍30-31
- 4.1.2 数据处理31-33
- 4.1.3 误差分析33-34
- 4.2 冰川高程变化34-37
- 4.2.1 变化特征34-36
- 4.2.3 影响因素36-37
- 4.3 冰川体积变化37-38
- 4.3.1 冰川体积变化计算37
- 4.3.2 体积变化结果分析37-38
- 4.4 本章小结38-40
- 第五章 冰川表面流速监测40-60
- 5.1 数据与方法40-47
- 5.1.1 数据介绍40-42
- 5.1.2 数据处理42-45
- 5.1.3 误差分析45-47
- 5.2 冰川运动速度分布47-55
- 5.2.1 冰川流速时空差异47-53
- 5.2.2 冰川主流线剖面流速分类53-55
- 5.3 结果分析55-58
- 5.3.1 气候变化与冰川运动速度55-56
- 5.3.2 局地地形与冰川运动速度56-57
- 5.3.3 冰川运动速度类型的意义57-58
- 5.4 本章小结58-6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0-64
- 6.1 研究内容总结60-61
- 6.2 问题与展望61-64
- 参考文献64-72
- 致谢72-73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祥松;世界冰川目录工作的主要进展[J];冰川冻土;1979年01期
2 孙作哲,陈建明;采用重复地面立体摄影测量方法测定冰川的变化[J];冰川冻土;1980年S1期
3 H.G.Reading;陆松年;;冰川环境[J];国外前寒武纪地质;1981年02期
4 姜莹;;冰川——地球最大的淡水资源[J];科学中国人;2008年10期
5 胡亦鸣;;阿拉斯加冰川观光之旅[J];大自然;2009年01期
6 ;十大消融中的冰川[J];科学大观园;2011年17期
7 张凡,张建辉;地球上的固体水库——冰川[J];小学自然教学;2002年Z1期
8 ;冰川[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0年02期
9 ;冰川[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0年03期
10 ;冰川[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忠勤;李开明;王林;;新疆冰川近期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6冰冻圈与极地气象学[C];2011年
2 陈廷愚;;南极横断山脉上赖特谷地Labyrinth冰川的地貌地质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5)[C];1986年
3 孙永玲;江利明;汪汉胜;柳林;孙亚飞;沈强;;利用ASAR数据探测Baltoro冰川运动[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五专题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吉;十大消融中的冰川[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李文军;冰川是如何形成的[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世界水文化研究会会长 中国医促会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 李复兴;九千年前冰川泉水现代人类健康之源[N];科技日报;2007年
4 记者 陈小平;“九千年”冰川泉水悬赏百万让消费者“挑刺”[N];民营经济报;2007年
5 罗晖 游雪晴;珠峰北坡冰川正加剧消融[N];科技日报;2005年
6 李忠勤 沈永平 王飞腾 李慧林 董志文 王文彬 王林(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山冰川站,兰州);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86年进入转折点[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关健;气候变暖可能使祁连山冰川在数十年后消失[N];人民日报;2007年
8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张文敬;气候变暖 冰川消失?[N];中国气象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高建进 通讯员 林文泰;白云山古冰川活动形成韧性剪切带被发现[N];光明日报;2008年
10 任贾文;气候变暖 冰川退缩[N];西藏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徐兴永;崂山古冰川的形成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4年
2 朱大运;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典型冰川厚度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国梁;贡嘎山地区现代冰川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王孝理;波堆藏布谷地白玉冰期冰川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6年
5 曹泊;祁连山东段冷龙岭现代冰川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艳飞;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的西昆仑冰川变化监测与流速估算研究(1977-2013)[D];南京大学;2015年
2 蒋亮虹;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喜马拉雅中段冰川变化监测与分析[D];湖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刘炜;不同类型冰川雪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张月;基于遥感的羌塘高原南部地区冰川、湖泊动态变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淼;乌鲁木齐河源区冰川径流模拟试验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6 高扬;天山1号冰川气冰界面微生物迁移的初步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陈记祖;老虎沟12号冰川暖季能量—物质平衡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杨雪;林芝地区冰川永久积雪地变化特征及泥石流易发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王志麟;贺兰山的冰川与环境[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娟;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冰细菌分布特征及其多样性[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喜马拉雅中段冰川变化监测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7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38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