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GIS的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30 16:09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依据于江苏省多年的各气象站点观测资料,选取1960—2012年的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江苏省的主要气候特征和主要的气象灾害。选取危险性风险指标、暴露性风险指标、敏感性风险指标和防灾减灾指标这四个指标作为江苏省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价指标。以暴雨作为洪涝灾害危险性的主要因素;以工业生产总值、居民人口、旅游人口和农林牧渔总产值作为经济暴露性指标;河网密度和地形高程作为敏感性风险因子指标;选人均纯收入较低的农民群体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作为防灾减灾能力的指标。在洪涝灾害风险概念框架和自然灾害风险数学公式的指导下,对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分法,建立了江苏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综合四个风险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作栅格计算叠加,得到江苏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图。结果表明,淮安北部、宿迁和连云港是暴雨洪涝高风险区,有很大的可能是与这些地区地势地貌、暴雨发生频率高和农用耕地有关。盐城、扬州、泰州和徐州东南部是低风险区,而镇江和淮安为中风险区。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1998—2002、2003—2007和2008—2012),分别对江苏省暴雨洪涝风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有连续上升趋势的地方最多,有连续下降趋势的的地方最少。 运用信息扩散的方法,得到江苏各地发生干旱的风险。以旱灾发生频率作为干旱危险性评价指标,选取人口密度、农民人均收入、粮食产量和水资源作为干旱易损性评价指标,继而建立基于干旱危险性和易损性的旱灾综合风险评价模型,得到江苏省旱灾的综合风险分布,徐州西南地区和宿迁北部地区旱灾的综合风险值最大,其次是盐城、泰州和宿迁的综合风险最大,苏州、无锡和南通属于旱灾风险低值区。 在GIS平台上采用组件式二次开发的方式,对系统目标、层次结构、专业模型库和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设计出了基于GIS的多层次的模糊风险评价模型的江苏省洪涝灾害信息系统。
【关键词】:江苏省 暴雨洪涝灾害 指标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估与区划 干旱 信息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429;P208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引言9-10
  •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0-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
  • 1.4 研究的章节安排11-12
  • 1.5 工作流程及其技术路线12-13
  • 1.6 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的可行性研究13-14
  • 第二章 江苏省气候背景分析与GIS数据库的优化和改造14-23
  • 2.1 江苏省主要气候特征14-17
  • 2.1.1 气温14-15
  • 2.1.2 降水15-17
  • 2.2 江苏省主要气象灾害17-20
  • 2.2.1 暴雨17-18
  • 2.2.2 高温18-19
  • 2.2.3 大风19-20
  • 2.2.4 冰雹20
  • 2.3 GIS数据库的优化和改造20-22
  • 2.3.1 准确把握地理信息的采集原则21
  • 2.3.2 注重地理信息的更新21-22
  • 2.3.3 筛选必要的信息22
  • 2.4 小结22-23
  • 第三章 江苏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23-39
  • 3.1 资料23
  • 3.2 江苏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23-25
  • 3.2.1 危险性风险指标23
  • 3.2.2 暴露性风险指标23-24
  • 3.2.3 孕灾环境敏感性指标24
  • 3.2.4 防灾减灾能力指标24-25
  • 3.3 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指标的量化及模型建立25-30
  • 3.3.1 主要的方法25-27
  • 3.3.2 洪涝灾害风险函数的建立27-28
  • 3.3.3 指标量化28
  • 3.3.4 多层模糊洪涝灾害风险评价模型28-30
  • 3.4 江苏省洪涝灾害风险区划与分析30-34
  • 3.4.1 洪涝灾害评价等级30
  • 3.4.2 危险性评估与区划30-31
  • 3.4.3 暴露性评估与区划31-32
  • 3.4.4 孕灾环境敏感性评估与区划32-33
  • 3.4.5 防灾减灾能力区划与分析33
  • 3.4.6 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与分析33-34
  • 3.5 洪涝灾害综合风险随年际变化趋势分析34-38
  • 3.6 小结38-39
  • 第四章 江苏省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39-49
  • 4.1 资料与方法39-43
  • 4.1.1 资料39-40
  • 4.1.2 信息扩散方法40-41
  • 4.1.3 Z指数41-42
  • 4.1.4 降水距平42-43
  • 4.1.5 灾害风险评价指标量化43
  • 4.2 江苏各地干旱等级风险值43-44
  • 4.3 旱灾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与区划分析44-48
  • 4.3.1 旱灾危险性44-45
  • 4.3.2 易损性45-47
  • 4.3.3 旱灾的评价模型与综合风险区划47-48
  • 4.4 小结48-49
  • 第五章 基于GIS的洪涝灾害信息系统研究与设计49-58
  • 5.1 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49-51
  • 5.1.1 系统目标49-50
  • 5.1.2 系统的层次结构50
  • 5.1.3 系统设计原则50
  • 5.1.4 系统开发方式50-51
  • 5.2 专业模型库的设计51-55
  • 5.2.1 多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51-52
  • 5.2.2 信息扩散风险评估模型52-54
  • 5.2.3 灰色关联风险评价模型54-55
  •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55-56
  • 5.4 系统功能设计56
  • 5.5 小结56-58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58-60
  • 6.1 全文总结58-59
  • 6.2 创新点59
  • 6.3 讨论与展望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4
  • 作者简介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清;袁志江;李亚男;白家惠;;安阳市洪涝灾害发生特征及防御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5期

2 郭利华,龙毅;基于DEM的洪水淹没分析[J];测绘通报;2002年11期

3 刘敏,杨宏青,向玉春;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4 周成虎,万庆,黄诗峰,陈德清;基于GIS的洪水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5 刘仁义,刘南;基于GIS的复杂地形洪水淹没区计算方法[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6 唐川,朱静;基于GIS的山洪灾害风险区划[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7 高庆华;中国自然灾害的分布与分区减灾对策[J];地学前缘;2003年S1期

8 史培军,虞立红,张素娟;国内外自然灾害研究综述及我国近期对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89年03期

9 谭宗琨;广西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价及灾害风险区划[J];广西气象;1997年01期

10 王慧彦;耿贵珍;帅红;薛辉;;基于GIS的乡镇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以河北省唐山市滦县为例[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江苏省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25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5025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