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AR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在西安地表形变监测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InSAR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在西安地表形变监测的应用
更多相关文章: 合成孔径 雷达 干涉测量 时间序列 分析 地表形变
【摘要】:差分干涉测量技术(D-InSA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优点,但由于受到时空失相干和大气延迟的影响,形变监测精度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近年发展起来的InSAR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将多景SAR影像数据融合在一起,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提取监测区域监测期内的时间序列形变信息,间接消除或削弱了时空失相干和大气延迟对形变结果的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试验利用InSAR时间序列分析技术获取了西安市三环以内主城区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间的高精度地表形变成果。
【作者单位】: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第一大地测量队;
【关键词】: 合成孔径 雷达 干涉测量 时间序列 分析 地表形变
【分类号】:P227;P237
【正文快照】: 1引言3 InS AR时间序列技术在西安市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西安市地面沉降灾害较为严重,且有进一步加3.1监测区域剧的趋势。地面沉降地质灾害导致地面及地下建筑本次监测区域为西安市三环以内城市建设区物,尤其是地下铺设的管线设施受到严重威胁。差域,涉及莲湖区、新城区、碑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宏宇;短时空基线PS-InSAR技术在大同地区的形变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辉;时序InSAR技术在常州市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2 王海旭;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地表形变提取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钮小坤;基于SBAS技术在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4 杜钊锋;北京典型区域不均匀地面沉降成因机制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5 周琦;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监测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武继峰;福建海西城市群地面沉降机理及监测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武;CRInSAR用于活动地裂缝的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2 祁晓明;PS-InSAR技术在西安地区的变形监测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3 季灵运;InSAR相位解缠算法比较与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振源;时间序列分析: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J];统计与决策;2002年09期
2 刘瑛慧;曹家琏;;时间序列分析理论与发展趋势(英文)[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02期
3 赵耀军;;时间序列分析[J];山西冶金;2012年06期
4 孙同贺;;时间序列分析在测量领域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年03期
5 陈兆国;;全国第二届时间序列分析会议在武汉召开[J];应用概率统计;1988年03期
6 ;美国加州大学陈江教授应邀来我院作时间序列分析高级讲座[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年02期
7 ;美国加州大学陈江教授应邀来我院作时间序列分析高级讲座[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3年03期
8 王志平,张海帆;中国工业时间序列分析及预测[J];统计与决策;2004年08期
9 王红;苏山舞;刘东琴;;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初探[J];测绘科学;2008年01期
10 罗芳琼;吴春梅;;时间序列分析的理论与应用综述[J];柳州师专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时间序列分析在顾客满意度中的应用研究[A];第三届中国质量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郑文衡;陈俊华;严尊国;杨立明;张秋文;;用时间序列分析预报地震的新途径[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苏春宏;张宏;;时间序列分析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背景分析中的应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4 钟球;蒋莉;周琳;李建伟;陈瑜晖;连永娥;;广东省结核病发病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A];中国防痨协会科普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余卫东;闵庆文;;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李圣明;;时间序列分析及其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研究[A];湖北省测绘学会2006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郑璐石;郑颖人;;对时间序列分析的建模问题初探[A];水电与矿业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中国北方岩石力学与工程应用学术会议文集[C];1991年
8 刘晓斌;;小波网络在经济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9 任永建;周锁铨;石顺吉;;2005年南京市PM_(10)浓度时间序列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10 闵庆文;余卫东;成升魁;;商丘市居民生活消费生态足迹的时间序列分析[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统计新书评介[N];中国信息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李爱铭;“小神算”出手,误差仅六千[N];解放日报;2010年
3 早报记者 韩晓蓉 实习生 杨鑫P";高中生用数学模型预测世博客流 平均误差6000人[N];东方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聂淑媛;时间序列分析的早期发展[D];西北大学;2012年
2 张晋昕;医学时间序列分析及其预测应用相关问题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0年
3 王鼐;非线性动力学方法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5年
4 鲍漪澜;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金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雪;基于EMD的变形预测组合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长安大学;2015年
2 朱学婷;基于RBF-GARCH模型的股指预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岭;基于GARCH与BP-ANN的股价预测能力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健;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宁夏能源消费预测[D];宁夏大学;2015年
5 朱晓楠;基于聚类和时间序列分析的保险业发展水平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6 钱晓东;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风电功率预测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7 赵薇;基于时间序列分析与数据模型的过程报警管理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璐洁;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内燃机故障诊断及GUI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郭松;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基坑沉降监测数据分析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5年
10 陈瑶;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我国GDP预测模型[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本文编号:5183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518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