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
本文关键词: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颈长尾雉生境适宜性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黑颈长尾雉 金钟山 地理信息系统 生境适宜性评价
【摘要】:为加强对珍稀动物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的保护,本研究以广西金钟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黑颈长尾雉野外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以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和坡度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适宜性评价模型,对黑颈长尾雉潜在生境的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黑颈长尾雉最适宜的生境是海拔1000~1850 m、坡度为5~25o、盖度大于70%的落叶阔叶林,这些区域应该成为重点保护的生境;(2)保护区内黑颈长尾雉分布的生境类型有25种,鉴于保护的有效性和成本,选择面积占主导的15种生境类型为潜在生境,其中,54.31%的潜在生境分布在核心区内,15.75%分布在缓冲区,29.94%分布在实验区;(3)生境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保护区适宜栖息生境的面积达74 km2,约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30%。最后,基于黑颈长尾雉在金钟山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适宜性研究范围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作者单位】: 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关键词】: 黑颈长尾雉 金钟山 地理信息系统 生境适宜性评价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濒危物种保育技术研究及示范”(2012BAC01B00)
【分类号】:Q958.1;P208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动物的生境不断遭到破坏,破碎化和斑块化现象日益加重,对动物的生存繁衍造成严重影响[1-2]。研究表明,生境丧失和破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3-4],因此生境保护是保护动物生存、维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稳定的根本措施之一[5]。开展动物生境适宜性评价,是分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才;李汉华;庾太林;;黑颈长尾雉的巢址选择[J];四川动物;2006年03期
2 冯汝君;程志营;程志营;;黑颈长尾雉野外生活揭秘[J];广西林业;2011年12期
3 蒋爱伍;原宝东;覃国乐;覃勇荣;;黑颈长尾雉生物学研究进展[J];生物学教学;2012年11期
4 艾怀森;;寻找黑颈长尾雉[J];大自然;1998年06期
5 蒋爱伍;周放;陆舟;韩小静;孙仁杰;李相林;;广西黑颈长尾雉对夜宿地的选择[J];动物学研究;2006年03期
6 贝永建;陈伟才;李汉华;吴龙敦;;再引入黑颈长尾雉夜栖行为与夜栖地选择[J];四川动物;2009年01期
7 周伟;刘钊;邓忠坚;;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栖境生态系统稳定性[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常丽娜;李明会;周伟;王学荣;;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活动区种群密度及空间分布[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9 蒋爱伍;程志营;梁显堂;;贵州发现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J];Chinese Birds;2012年02期
10 韩联宪;;黑颈长尾雉[J];云南林业;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汉华;庾太林;申兰田;;笼养黑颈长尾雉的求偶炫耀行为[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2 庾太林;李汉华;申兰田;;黑颈长尾雉卵的孵化与发育[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3 蒋爱伍;周放;陆舟;韩小静;孙仁杰;李相林;;黑颈长尾雉夜宿地选择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全国代表大会暨第六届海峡两岸鸟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贝永建;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再引进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种群扩散和栖息地选择[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骆鹰;笼养黑颈长尾雉和白颈长尾雉能量代谢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宁;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植物性食物和取食生境模拟[D];西南林学院;2009年
4 李伟;云南大中山黑颈长尾雉栖息地选择与种间栖息地利用比较[D];西南林学院;2007年
5 刘晓辉;ISSR分析黑颈长尾雉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69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56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