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参数回归模型在钟差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半参数回归模型在钟差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半参数回归模型 补偿最小二乘 钟差预报 拟准检定 周期项 傅里叶拟合
【摘要】:精密单点定位是利用IGS地面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出的精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对单台GPS接收机所采集的相位和伪距观测值进行定位解算。精密卫星钟差的时效性是实现实时高精度精密单点定位的关键之一,而目前高精度的精密卫星钟差产品还不具备实时性。因此,高精度卫星钟差建模与预报在实时精密单点定位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星载原子钟时频特性,然后实现了常用的几种钟差建模与预报方法,并结合具体算例总结了各自模型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将半参数回归模型用于钟差建模预报中,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原子钟时频特性分析。介绍了几种原子钟性能的评价指标:频率的准确度、稳定度以及漂移率。利用哈达玛方差和修正的阿伦方差,对建模所选星载原子钟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2.总结了几种常用钟差预报模型的特点。利用IGS精密钟差文件实现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预报算法,结合算例得出了各模型的预报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经典权法和有效度权法构建了组合预报模型。3.讨论了半参数回归模型的估计方法。编写了MATLAB程序用于确定正则矩阵R和平滑参数,实现了基于正则矩阵补偿最小二乘估计解法,结合模拟算例,总结分析了半参数回归模型解算的特点。4.针对异常分量、系统分量和随机分量共存于同一观测子样的问题,构建了小波辅助的拟准检定法和补偿最小二乘估计求解污染半参数模型的算法;针对钟差异常值,提出了小波辅助的拟准检定对钟差数据异常值定位定值的处理算法。5.重点研究了基于半参数回归模型的钟差建模与预报。半参数回归模型钟差建模能够通过数学方法将钟差数据分离为参数分量和非参数分量,然后,根据两者特点分别建立多项式模型、傅里叶三角函数模型来外延参数分量和小波降噪后的非参数分量,两种分量叠加后得到预报值。这种建模方法,通过对变化规律不同的数据源建立与之匹配的函数模型,克服了模型偏差的影响,能够更好地提高钟差建模和预报的精度。
【关键词】:半参数回归模型 补偿最小二乘 钟差预报 拟准检定 周期项 傅里叶拟合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228.4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卫星钟差预报方法的研究现状12-14
- 1.3 半参数回归模型的的研究现状1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4-16
- 第二章 原子钟主要技术指标及时频性能分析16-28
- 2.1 IGS产品简介16-20
- 2.1.1 IGS组织16-18
- 2.1.2 IGS的产品及其精度18-20
- 2.2 原子钟性能主要指标20-21
- 2.2.1 频率准确度20-21
- 2.2.2 频率偏差21
- 2.2.3 频率漂移率21
- 2.3 原子钟时频稳定度21-27
- 2.3.1 哈达玛方差23
- 2.3.2 阿伦方差23-24
- 2.3.3 修正阿伦方差24
- 2.3.4 原子钟数据稳定度计算及分析24-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常用的钟差预报数学模型及精度分析28-44
- 3.1 多项式模型钟差预报方法29-33
- 3.1.1 线性模型29
- 3.1.2 二次多项式模型29-30
- 3.1.3 算例与分析30-33
- 3.2 灰色模型钟差预报方法33-35
- 3.2.1 灰色模型33-34
- 3.2.2 算例与分析34-35
- 3.3 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钟差预报方法35-38
- 3.3.1 自回归综合移动平均模型35-36
- 3.3.2 算例与分析36-38
- 3.4 组合模型钟差预报方法38-43
- 3.4.1 经典权方法38
- 3.4.2 有效度权方法38-39
- 3.4.3 算例分析39-43
- 3.5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半参数回归模型及估计方法44-67
- 4.1 平差模型综述44-46
- 4.1.1 测量误差概述44-45
- 4.1.2 平差模型45-46
- 4.2 基于正则矩阵补偿最小二乘估计46-49
- 4.2.1 半参数模型估计46-48
- 4.2.2 半参数模型精度评定48-49
- 4.3 基于自然样条的补偿最小二乘估计49-52
- 4.3.1 光滑自然样条内插49-51
- 4.3.2 半参数自然样条补偿最小二乘51-52
- 4.4 正则矩阵和平滑参数的确定52-56
- 4.4.1 正则矩阵的确定52-54
- 4.4.2 平滑参数的确定54-56
- 4.5 半参数模型估计量的统计性质56-57
- 4.5.1 估计量的有偏性56
- 4.5.2 估计量的分布及均方误差56-57
- 4.6 小波辅助的拟准检定法和补偿最小二乘估计解算污染半参数模型57-60
- 4.6.1 拟准检定法57-58
- 4.6.2 基于小波分析的阈值去噪理论58-59
- 4.6.3 小波辅助的拟准检定法和补偿最小二乘估计解算污染半参数模型59-60
- 4.7 算例分析60-66
- 4.8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半参数回归模型钟差预报研究67-89
- 5.1 数据预处理67-71
- 5.1.1 基于中位数的粗差探测法68
- 5.1.2 基于小波辅助的拟准检定法粗差探测68-71
- 5.2 半参数回归理论的钟差建模71-82
- 5.2.1 半参数回归模型中非参数分量的周期特性71-77
- 5.2.2 附有周期项的傅里叶拟合钟差预报方法77-80
- 5.2.3 半参数回归模型钟差预报方法80-82
- 5.3 算例分析82-88
- 5.4 本章小结88-8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9-91
- 6.1 本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总结89-90
- 6.2 未来的工作展望90-91
- 致谢91-92
- 参考文献92-95
- 附录A95-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继刚;胡永辉;何在民;武建锋;马红皎;王康;;基于修正线性组合模型的原子钟钟差预报[J];天文学报;2011年01期
2 滕云龙;师奕兵;郑植;;钟差辅助故障卫星检测算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年06期
3 雷雨;赵丹宁;高玉平;;基于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的钟差预报[J];时间频率学报;2013年03期
4 李文忠;何毓宁;;一种新型的钟差测定仪器——捕捉笼式数字秒差计[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88年01期
5 雷雨;赵丹宁;;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钟差预报[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年02期
6 张佑龙;金艳;方素贞;朱生水;;台站钟差对地震精确定位的影响[J];高原地震;2014年02期
7 李星星;徐运;王磊;;非差导航卫星实时/事后精密钟差估计[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6期
8 张清华;隋立芬;牟忠凯;王冰;;利用改进灰色模型的钟差预报算法及其精度分析[J];测绘科学;2012年01期
9 杜兰;林丽;王若璞;朱凌凤;刘利;;卫星出/入境期的钟差参数两步法拟合算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3年05期
10 王梦丽;许晓勇;王飞雪;;接收机温启动状态下辅助长码快捕的钟差预测算法[J];测绘科学;2008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升康;王宏博;杨军;冯克明;;用于卫星双向时间同步的超短期钟差预报方法研究[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4 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3年
2 任锴;吴显兵;贾小林;;非差方法用于导航卫星实时钟差计算[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4 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4年
3 李跃华;蔺玉亭;张达;潘红芳;;钟差数据处理方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郭沈凡;;插值加密GPS卫星精密钟差的研究[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测绘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郭向欣;李敏;;IGS精密钟差天跳变影响及消除方法研究[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3 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4年
6 杨龙;陈金平;谢廷锋;;钟差约束对GEO卫星自主定轨性能影响分析与仿真[A];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3精密定轨与精密定位[C];2013年
7 李茂;陈俊平;胡丛玮;尹潇;;基于广播星历的卫星轨道及钟差改正模型研究[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5 卫星导航增强与完好性监测[C];2014年
8 闫建华;韩春阳;李林花;赵景斐;张俊艳;李龄;李硕;;钟差数据分析与建模[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4原子钟技术与时频系统[C];2012年
9 戴伟;焦文海;贾小林;;基于GM(1,1)的AR(p)模型应用于GPS星载钟钟差预报[A];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0年
10 偶晓娟;周渭;于建国;;基于小波系数相关性的多尺度kalman滤波器组的GPS共视资料算法研究[A];2005年全国时间频率学术交流会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鹏;基于高程和钟差辅助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宋伟伟;导航卫星实时精密钟差确定及实时精密单点定位理论方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杨旭海;GPS共视时间频率传递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志军;卫星精密钟差实时估计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田婕;GPS/BDS原子钟性能分析及钟差预报模型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于素梅;iGMAS产品精度评定和一致性分析[D];长安大学;2016年
4 孙大伟;GNSS星载原子钟性能分析理论与算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6年
5 邓小东;半参数回归模型在钟差建模中的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6 张杰;卫星钟性能分析及钟差预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白文礼;卫星精密钟差实时确定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8 俞志群;卫星钟预报关键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周丽;导航卫星时频标准性能预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陈娇;原子钟相位群处理及钟差预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72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572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