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眼跟踪技术的时间模型可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19:30
本文关键词:基于眼跟踪技术的时间模型可用性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很多挑战,例如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危机、疾病传播等,都越来越依赖于时空数据的分析,去发现变化,预测趋势,支持决策。随着计算机和存储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产生了不同时空分辨率的海量属性数据。虽然拥有大量的时空数据,但却未能探索其中的重要信息,导致数据资源的浪费,信息获取的困难,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的地理信息科学研究都比较重视从地理空间或属性探索的角度出发去研究数据。然而从时间的角度出发进行数据挖掘的技术和方法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可视化作为一种借助图形化方法传递数据信息的手段,在对时空数据的理解和分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地理信息学这个宽泛的研究领域中,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时间可视化方法。目前,针对时间可视化的研究中,常用的三种可视化表达方法为时间轴、时间轮和时间波模型。通常,这三个模型在时间可视化的表达中有四种功能—时间参考坐标系、时间数据的表示、时间的交互工具以及动态控制的参考系和交互条。本研究旨在基于《The Time Wave.A new Method of Visual Exploration of Geo-data in Time-space》一文中对时间模型前三种功能可用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flash动画实例,招募测试人员并进行均衡分组,选用眼跟踪技术、出声思考和录像记录的方法,结合可用性评估指标,对三种模型作为动态控制的参考系和交互条时的可用性进行测试。通过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针对不同的时间问题,三种时间模型的可用性,从而理解人类对时间的认知习惯、行为特点等,并总结时间可视化工具针对不同时间问题的优缺点,为跟时间相关的可视化解决方案、系统提供设计、改进的客观参考支撑。基于上述的研究内容,本文设计的是一个关于单地域下雨状况的实验,让用户在不同的时间模型下完成相同的时间任务,并就测试结果,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比分析针对不同的时间问题,哪种时间模型更可用,效率更高,满意度更高;用户的行为特点和思维方式是怎样的,从而评估三种模型作为动态控制的交互工具和参考系时的可用性及实用价值。这些结果对我们从时间的角度出发去挖掘数据、研究数据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时间模型 眼跟踪技术 可用性评估 时空数据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20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5
- 1.2.1 眼跟踪技术研究现状11-13
- 1.2.2 可用性评估的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15-16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6-18
- 1.5 论文结构18-19
- 第二章 时间、时间模型及可视化研究19-32
- 2.1 时间属性19-21
- 2.1.1 时间的定义19-20
- 2.1.2 地理信息科学中的时间20-21
- 2.2 时间信息可视化21-27
- 2.2.1 线性时间和循环时间22-25
- 2.2.2 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25-26
- 2.2.3 相对时间和绝对时间26
- 2.2.4 其他的时间可视化分类方法26-27
- 2.3 时间模型27-32
- 2.3.1 模型概述27-29
- 2.3.2 模型作为时间参考坐标系的表达29
- 2.3.3 模型作为时间数据的表示系统29-30
- 2.3.4 模型作为时间交互工具30-31
- 2.3.5 模型作为动态控制的参考系和交互工具31-32
- 第三章 可用性评估及方法研究32-39
- 3.1 可用性的概念32-33
- 3.1.1 可用性的定义32
- 3.1.2 可用性质量指标体系32-33
- 3.2 可用性评估方法33-37
- 3.2.1 启发式评估33
- 3.2.2 认知过程浏览33-34
- 3.2.3 可用性测试34-37
- 3.2.4 焦点小组研究37
- 3.3 时间模型的可用性评估方法37-39
- 第四章 时间模型的可用性测试39-76
- 4.1 实验设计39-41
- 4.2 实验准备41-46
- 4.2.1 实验数据41
- 4.2.2 实验工作环境41-43
- 4.2.3 实验问题43-45
- 4.2.4 实验用户45-46
- 4.2.5 实验设计46
- 4.3 测试 146-57
- 4.3.1 测试问题46-47
- 4.3.2 执行测试47
- 4.3.3 数据处理47-48
- 4.3.4 测试结果分析48-57
- 4.4 测试 257-67
- 4.4.1 测试问题57
- 4.4.2 执行测试57
- 4.4.3 数据处理57-62
- 4.4.4 测试结果分析62-67
- 4.5 时间模型的用户行为分析67-74
- 4.5.1 概述67
- 4.5.2 用户行为分析67-74
- 4.6 小结74-76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76-79
- 5.1 结论76-77
- 5.2 展望77-79
- 参考文献79-82
- 附录82-10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01-102
- 致谢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黄少敏;双重异类持续时间模型的联合逻辑分布解[J];经济科学;2004年03期
2 翟丽丽;李楠楠;王京;柳玉凤;;软件产业虚拟集群信任模糊认知时间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年15期
3 王成斌;经典PERT时间模型的某些局限性及改进途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1年02期
4 毛悦;宋小勇;;脉冲星时间模型精化及延迟修正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年05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朝峰;段进宇;;地铁换乘站行人换乘时间模型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辉;基于眼跟踪技术的时间模型可用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薛建洪;大型单件小批制造型企业产品制造时间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3 唐娟;大规模定制环境下作业因素时间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26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62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