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GIS技术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1 00:15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技术的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 景观格局指数 影响因素 空间自回归模型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日俱增,城市外延扩张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导致城市周边的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同时,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却普遍存在着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小、数量多、人均用地面积超标、内部空间布局松散无序等问题,尤其是以宅基地废弃、闲置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空心化”等粗放低效利用的现象较为严重,这不仅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和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的不合理,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产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如何正确识别和判断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模式,揭示其内在的状态特征、动态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对有效指导农村居民点规划,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论文以成都都江堰市作为研究区,其作为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重要组成单元,近年来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金土地工程”、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农房建设等载体有机结合,力求改变目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散、多、乱”的利用方式,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点的利用潜力,最大限度的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特别是经历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及五年多来的恢复发展,其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形态、外部特征和规划布局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以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在定量刻画其农村居民点宏观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引入景观格局指数,从微观层面分析了自然因素中的地形、河流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城镇、道路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将这两者相结合,将空间依赖性纳入回归方程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深入分析了不同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以期为协调农村居民点布局建设与环境的关系,制定村庄发展建设规划和引导新农村建设合理稳步推进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从整体上看,2005年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态势,主要分布在都江堰市东部和东南部的平原地区,而2012年却表现出倾向于分散分布的趋势。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2005年和2012年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都经历了一个集聚程度不断增加,然后缓慢下降,直到转为分散模式的过程。 (2)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即密度值较高或较低的地区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聚集状态,但局部的空间异质性在增强。密度的高值集群主要集中分布在都江堰市东南部沙西线沿线的胥家、天马、聚源和崇义镇以及南部成青快速通道一线的石羊镇和安龙镇,并且有进一步沿道路延线纵深扩张的趋势;而两年的密度低值集群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在空间分布上则变化不大,主要位于龙门山沿线的青城山、中兴、玉堂和向峨以及北部的虹口、龙池等乡镇。2012年与2005年相比,出现了局部异质的“热点区”和“冷点区”,分别位于紧邻城镇建成区的紫坪铺镇和城镇建成区内的蒲阳镇。 (3)都江堰市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正在由数量多、用地大、规模小向数量少、用地小和规模大的集约高效利用方式转变。在较低的地形位指数分级和距河流、城镇及道路不同的距离区间上,2012年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面积都要少于2005年,而平均斑块面积则比2005年普遍要大。 (4)地形、河流和城镇均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道路的影响作用却并不十分明显。除地形表现出负相关以外,其他影响因素均为正相关。不同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大小为:地形影响城镇辐射影响河流影响道路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环境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都在不断地增强。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空间分布 景观格局指数 影响因素 空间自回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20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4-15
  • 1.4 可能的创新点15-16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16-20
  • 2.1 国外研究综述16-18
  • 2.2 国内研究综述18-19
  • 2.3 研究评述19-20
  • 3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20-23
  • 3.1 自然资源状况20-21
  • 3.1.1 地理位置20
  • 3.1.2 地形地貌20
  • 3.1.3 水文气候20
  • 3.1.4 矿产资源20
  • 3.1.5 旅游资源20-21
  • 3.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21
  • 3.3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21-23
  • 4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变过程23-38
  • 4.1 样方分析法23-25
  • 4.2 最近邻点统计量25-27
  • 4.3 Ripley’s K 函数27-29
  • 4.4 空间自相关29-38
  • 4.4.1 核密度估计29-31
  • 4.4.2 全局空间自相关31-32
  • 4.4.3 局部空间自相关32-38
  • 5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38-48
  • 5.1 自然环境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38-43
  • 5.1.1 地形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38-41
  • 5.1.2 河流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41-43
  • 5.2 社会经济环境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43-48
  • 5.2.1 城镇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43-45
  • 5.2.2 道路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45-48
  • 6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48-52
  • 6.1 研究方法48-49
  • 6.2 模型的选择49-50
  • 6.3 模型结果分析50-52
  • 7 结论与讨论52-54
  • 7.1 结论52-53
  • 7.2 讨论53-54
  • 参考文献54-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胡伟平;王红亮;吴驰;何劲;;基于核密度估计的广佛都市区路网演变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1期

2 刘芳;张增祥;汪潇;魏显虎;;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遥感动态监测及驱动力分析[J];国土资源遥感;2009年03期

3 魏后凯;;关于城市型社会的若干理论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4 佘冰;朱欣焰;呙维;徐晓;;基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城市管理事件空间分布及演化——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5 陈江龙;高金龙;魏也华;刘飞;;大都市区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机理研究——以南京市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6期

6 陈春燕;王三;;都江堰市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9期

7 张继红;吴玉鸣;何建坤;;专利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关联机制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1期

8 沈陈华;;丹阳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22期

9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马晓河;黄汉权;罗松山;欧阳慧;相伟;胡拥军;;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城镇化道路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25期

10 潘竟虎;李俊峰;;中国A级旅游景点空间结构的计量地理分析[J];经济地理;2013年09期



本文编号:653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653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3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