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GIS的泾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发布时间:2017-08-12 01:11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泾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泾河流域 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GIS 加权信息量


【摘要】:泾河流域研究区处于陇东黄土高原中部,是典型黄土堆积区。在降雨、河流侵蚀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诱发下,以滑坡为主的地质灾害广泛发育。本文以整个泾河流域地区为研究对象,借用GIS平台建立数据库,综合已有地质调查资料,利用MapGIS采编数据和ArcGIS分析数据的功能,分析了整个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和分布规律,并且应用加权信息量法建立评价模型,对该地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评价。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综合已有黄土高原地质资料,利用MapGIS绘制1:100万黄土高原地质图、地貌图等,从中截取泾河流域地区,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地质资料图件。(2)结合野外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统计了该研究区内主要发育的地质灾害2536处,以滑坡为主,占全部地质灾害总数的66%,其次为崩塌,占总数的21%,泥石流最少,占灾害总数的13%。为该区域地质灾害的评价分析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3)通过GIS软件对灾害信息的统计,发现滑坡等地质灾害以土质成分为主,中小型规模居多,主要集中发育在泾河流域源头的六盘山地区以及上中游的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发育主要与水系的发育有关,同时还受到降雨、植被以及人工活动等的影响。(4)选取7个评价因子作为易发性评价的指标:坡度、坡型、地层岩性、河流、植被、降雨和居民活动。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加权,通过信息量模型,计算7个因子的信息量,然后综合考虑7个因子的权重及其信息量,绘制出整个泾河流域的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图。结果表明,高易发区面积占到总面积的46%,主要分布在泾河源头和上游主干流流经区域以及泾河最大支流马莲河上游;中易发区占30%,主要分布在泾河一级河流及其较大支流流经区域,低易发区占到24%,主要分布在泾河北部支流分布较少区域以及泾河流域南部关中平原地区。
【关键词】:泾河流域 地质灾害 易发性分区 GIS 加权信息量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94;P208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10-13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15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地质环境条件15-30
  •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15-16
  • 2.2 地形地貌16-20
  • 2.3 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20-28
  • 2.3.1 地层岩性20-25
  • 2.3.2 地质构造25-28
  • 2.4 水文地质特征28-29
  • 2.5 植被生态29-30
  • 第三章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立30-40
  • 3.1 空间数据库设计步骤30-31
  • 3.1.1 空间数据类型30
  • 3.1.2 空间数据库设计步骤30-31
  • 3.2 基础地质以及栅格、矢量数据31-40
  • 3.2.1 泾河流域水系分布图31-32
  • 3.2.2 泾河流域岩性分布图32-33
  • 3.2.3 泾河流域地貌分布图33-34
  • 3.2.4 泾河流域地质灾害分布图34-35
  • 3.2.5 泾河流域DEM高程图35-36
  • 3.2.6 泾河流域坡度,,坡型分布36-38
  • 3.2.7 泾河流域年平均降雨量分布38
  • 3.2.8 泾河流域植覆盖度38-40
  • 第四章 地质灾害特征与影响因素40-61
  • 4.1 地质灾害类型与发育特征40-48
  • 4.1.1 灾害类型及划分40-46
  • (1)滑坡40-42
  • (2)崩塌42-44
  • (3)泥石流44-45
  • (4)其他地质灾害及潜在灾害45-46
  • 4.1.2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46-48
  • (1)地质灾害总体发育特征46
  • (2)滑坡发育特征46-47
  • (3)崩塌发育特征47-48
  • (4)泥石流发育特征48
  • 4.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48-53
  • 4.2.1 水系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48-50
  • 4.2.2 地貌岩性与地质灾害分布规律50-52
  • 4.2.3 地质灾害时间分布规律52-53
  • 4.3 地质灾害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53-61
  • 4.3.1 控制因素53-58
  • (1)地层结构53-54
  • (2)坡型54-55
  • (3)坡度55-56
  • (4)坡高56-57
  • (5)坡向57-58
  • 4.3.2 影响因素58-61
  • (1)水与地质灾害58-59
  • (2)植被与地质灾害59
  • (3)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灾害59-61
  • 第五章 泾河流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61-77
  • 5.1 评价因子的选取61-65
  • 5.1.1 地形地貌因素61
  • 5.1.2 地层岩性61-62
  • 5.1.3 河流因素62-63
  • 5.1.4 降雨量因素63
  • 5.1.5 植被覆盖度63-64
  • 5.1.6 人类工程活动64-65
  • 5.2 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65-70
  • 5.2.1 层次分析法及步骤65-68
  • (1)建立树形递接层次65-66
  • (2)构造两两评价因子进行比较的判断矩阵66
  • (3)权重计算方法66-68
  • 5.2.2 针对各个评价因子的权重计算68-70
  • (1)建立树形层次结构68
  • (2)构造判断矩阵68-69
  • (3)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权重69-70
  • 5.3 信息量模型70-77
  • 5.3.1 信息量模型的原理70-71
  • 5.3.2 信息量模型的计算71-74
  • 5.3.3 总信息量的计算74
  • 5.3.4 易发性分区评价74-77
  • 结论77-79
  • 参考文献79-83
  • 致谢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阮沈勇,黄润秋;基于GIS的信息量法模型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2 石菊松;徐瑞春;石玲;杨为民;吴树仁;;基于RS和GIS技术的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与制图[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3 许冲;戴福初;姚鑫;赵洲;肖建章;;基于GIS与确定性系数分析方法的汶川地震滑坡易发性评价[J];工程地质学报;2010年01期

4 张旭光;李瑞冬;;基于层次分析法和GIS的甘肃省武山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区划研究[J];甘肃地质;2012年03期

5 张常亮;王阿丹;邢鲜丽;王昌业;李同录;李萍;;侵蚀作用诱发黄土滑坡的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喜琼;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659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659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6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