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杭州城西湿地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17:09

  本文关键词:杭州城西湿地演变及驱动因子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杭州 城西湿地 信息提取 演变 驱动因子


【摘要】:杭州城西湿地位于杭嘉湖平原,是杭州市最大的湿地群(核心区为西溪、五常、和睦),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杭州城市环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及意义,但是相关研究却很薄弱。本文基于RS和GIS技术,对杭州城西湿地1955年、1972年的航拍影像以及1984年地形图湿地数据、2010年ALOS影像数据进行提取,从时间、空间梯度视角分析了杭州城西湿地从1955到2010年的时空演变状况及驱动因子,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建立杭州城西湿地分类系统。本文在对杭州城西湿地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际重要的湿地分类体系及原则,建立了适合本研究区的湿地分类系统,将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分为湿地与非湿地两大类,其中湿地又分为自然湿地与人工湿地,自然湿地包括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坑塘湿地;人工湿地包括水稻田、水库坑塘、水产养殖地;非湿地包括林地、公路、建设用地、其他用地等。(2)杭州城西湿地信息提取。本研究利用GIS软件对研究区1982年地形图进行配准及校正。结合杭州市及余杭区的年鉴资料、统计数据,对杭州城西湿地1955年和1974年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类信息进行提取,完成了两个时期杭州城西湿地分布图的绘制。利用实地考察数据和Google earth等网络实时地图,通过目视解译对2010年ALOS影像进行矢量化,完成当前城西湿地分类信息的提取,并制作了2010年杭州城西湿地分布图。(3)杭州城西湿地分布。1955-2010年杭州城西湿地的主要类型为人工湿地(水田、养殖鱼塘),其主体分布于余杭区内,分布均匀且范围广。其中,1955-1974年人工湿地呈现增长趋势,增长部分主要位于余杭区中部和拱墅区西部;1974-2010年,人工湿地面积大幅缩减,比例接近自然湿地,分布区域集中于西部和北部,除了余杭区还保留大部分人工湿地外,西湖区、拱墅区内的人工湿地所剩无几。1955-2010年杭州城西自然湿地分布较为零散、均匀,但变化显著。其中,坑塘湿地的分布变化最为明显。1955年坑塘湿地主体位于研究区东南部的蒋村、西溪、古荡一带,西部与北部地区都有零星分布,而到了2010年,坑塘湿地的分布区缩减严重,除了和睦、西溪一带仍然保留之外,其余地区都已消失。与此同时,河流湿地变化也十分显著。1955年河网密布,河流湿地面积仅次于坑塘湿地,但到了2010年全区范围内河流支流几乎全部消失,部分主流干涸,河网稀疏。较之坑塘与河流,湖泊湿地与沼泽湿地变化的相对较小。(4)杭州城西湿地规模动态变化。从杭州城西湿地的规模上看,1955-2010年,湿地总面积呈现先增后减趋势,从1955年的238.31 km2到1974年的247.66km2,最后减少到2010年的146.85 km2。其中,自然湿地的面积持续减少(86.23 km2 →68.41 km2→56.29 km2),人工湿地的面积则是先增后减(152.07 km2→179.25 km2→90.5 km2)。从湿地动态变迁上看,1955-1974年杭州城西湿地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年变化率分别为-3.17%、0.94%,新增速率分别为11.62%、2.08%,耗损速率分别为11.38%、1.14%;1974-2010年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的年变化率分别为2.79%、-1.37%,新增速率分别为12.42%、0.3%,耗损速率分别为9.56%、1.67%。(5)杭州城西湿地转移过程。对杭州城西湿地1955、1974、2010年湿地分类图进行空间分析,建立研究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计算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湿地组分转出贡献率和转入贡献率,作为衡量城西湿地各类土地转移过程的依据。通过杭州城西湿地两期转移矩阵可知,虽然50余年中各类湿地的转移特征不同,幅度大小不一,但除了建设用地和湖泊外,其余各类用地转出面积明显高于保留面积。1955-1974年只有湖泊湿地、人工湿地及建设用地的转入贡献率高于其转出贡献率,呈现增长趋势。1974-2010年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的转入贡献率都大于转出贡献率。研究表明,50余年来杭州城西湿地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影响其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包括自然和社会两方面,自然因素对演变的影响较小,社会因素占主要地位。本研究通过对城西湿地50年来面积、分布的动态监测,可以更加准确的掌握其时空变化特点与规律,进而为今后城西湿地的管理、开发与保护等提供参考及数据支持。
【关键词】:杭州 城西湿地 信息提取 演变 驱动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942;P237;P208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1 引言13-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1.1 研究背景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4-16
  • 1.2.1 国内城市湿地研究进展14-15
  • 1.2.2 国外城市湿地研究进展15-16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3.3 技术路线18-19
  •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19-21
  • 2.1 研究区概况19-20
  • 2.2 数据来源20-21
  • 3 杭州城西湿地分类系统的建立21-23
  • 3.1 现有湿地分类系统21
  • 3.2 杭州城西湿地分类系统21-23
  • 3.2.1 杭州城西湿地分类原则21
  • 3.2.2 杭州城西湿地分类系统建立21-23
  • 4 杭州城西湿地信息提取方法23-32
  • 4.1 ALOS影像处理23-26
  • 4.2 地形图数据处理26
  • 4.3 航拍图影像处理26-32
  • 5 杭州城西湿地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32-60
  • 5.1 杭州城西湿地时间动态变化32-36
  • 5.1.1 1955年杭州城西湿地的分布32-33
  • 5.1.2 1974年杭州城西湿地的分布33-34
  • 5.1.3 1982年杭州城西湿地的分布34-35
  • 5.1.4 2010年杭州城西湿地的分布35-36
  • 5.2 杭州城西湿地空间动态变化36-43
  • 5.2.1 余杭区城西湿地分布变化36-39
  • 5.2.2 拱墅区城西湿地分布变化39-41
  • 5.2.3 西湖区城西湿地分布变化41-43
  • 5.3 杭州城西湿地规模动态变化分析43-50
  • 5.3.1 湿地总规模43-44
  • 5.3.2 湿地总规模变化分析44-47
  • 5.3.3 湿地动态变化分析47-50
  • 5.4 杭州城西湿地类型转移过程分析50-54
  • 5.4.1 杭州城西湿地面积转移矩阵50-52
  • 5.4.2 杭州城西湿地转移过程52-54
  • 5.5 杭州城西湿地变化驱动因子分析54-58
  • 5.5.1 特定转移过程贡献率54-55
  • 5.5.2 自然因素55-56
  • 5.5.3 社会因素56-58
  • 5.6 杭州城西湿地保护对策探讨58-60
  • 6 研究结论60-65
  • 6.1 研究结果60-63
  • 6.1.1 杭州城西湿地分类系统60
  • 6.1.2 杭州城西湿地信息提取60
  • 6.1.3 杭州城西湿地分时分布60-61
  • 6.1.4 杭州城西湿地分区分布61-62
  • 6.1.5 杭州城西湿地动态变化62
  • 6.1.6 杭州城西湿地转移过程62
  • 6.1.7 杭州诚西湿地变化驱动因子62-63
  • 6.2 研究特色与展望63-65
  • 6.2.1 研究区域特色63
  • 6.2.2 研究内容特色63
  • 6.2.3 研究方法特色63-64
  • 6.2.4 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8
  • 作者简历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杰;认识湿地 保护湿地[J];中国林业;2001年21期

2 石中元;什么是湿地及湿地的作用[J];天津农林科技;2002年05期

3 陈枫,张建华,韩建富;湿地保护与管理之我见[J];森林工程;2003年02期

4 曹仁江;湿地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和利用——以鸭绿江口湿地为例[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3年03期

5 张晋峰;湿地—地球的重要组成[J];三晋测绘;2003年04期

6 叶乐安;温州市W熓氐睦糜氡;こ跆絒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葛芳;浅谈内蒙古湿地保护及对策[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3年04期

8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出台[J];中国园林;2004年03期

9 田博;湿地——连接陆地和水的纽带[J];环境保护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振武,王宏;由澳大利亚的生态环境看中国湿地保护[J];吉林水利;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岩;;黑龙江省湿地保护面临的挑战及法律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陶信平;商原李刚;袁婧;;湿地保护问题初探[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3 郭广军;贺芳丁;窦友杰;王少军;藏其运;;湿地与水环境[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水利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论文集[C];2004年

4 郭广军;贺芳丁;窦友杰;王少军;藏其运;;湿地与水环境[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5 任青萍;;重视我国的湿地保护工作——以江苏、浙江、上海湿地为例[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6 王志宝;;湿地与环境[A];首届环境与发展中国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施葵初;;安徽湿地保护的几点思考[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唐焰;任青萍;;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与创建和谐社会[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星泽;;我国湿地保护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田竹君;;水资源与湿地保护[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实习记者 王蓓蓓;湿地保护不能没钱[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王志宝 原国家林业局局长;强化湿地保护管理刻不容缓[N];中国环境报;2005年

3 马吉明(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部门应该在湿地保护中发挥作用[N];中国水利报;2005年

4 陈楚荣;珠海成为“湿地之市”[N];广东建设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刘慎元 陈晓莉;湿地社区:矛盾与冲突[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6 雷昆 张定;加强湿地保护刻不容缓[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7 王金元;走进伦敦湿地中心[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8 张田勘;世界湿地保护喜忧参半[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9 ;让北京湿地永续利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10 崔丽娟;湿地为人类带来什么?[N];中国绿色时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志民;基于土壤水分胁迫与稳定同位素的鄱阳湖湿地生态水文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刘雁;吉林省西部湿地时空动态变化的气候水文效应及情景模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沙晨燕;不同类型河滨湿地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福田;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评估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刘凯;基于知识发现的珠江口湿地识别监测及演变规律挖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6 袁勇;干旱情景下湿地生态水文演变及综合应对[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7 王兴菊;寒区湿地演变驱动因子及其水文生态响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孙永军;黄河流域湿地遥感动态监测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9 郝敬锋;城市化区域景观多功能特征与湿地水环境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于X;典型平原湿地成因及近10年来植被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彦超;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李婷;湿地保护利用政策绩效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解妍秋;连云港市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吴翠翠;济—菏高速公路建设对稻屯洼湿地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苏静;我国地方法律中的湿地保护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6 杨楠楠;湖北省湿地保护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马恒天;宁夏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刘国庆;西部地区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9 夏惠;北京市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10 陈颜;中国湿地保护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84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684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f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