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洪市核心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子多变量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0 02:22
本文关键词:景洪市核心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子多变量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景洪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CCA 社会经济因子
【摘要】:论文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相关定量分析方法,以四期遥感影像(2004年、2009年、2013年和2014年)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数据源,以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软件和Canoco软件为技术支撑,获取研究区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分析景洪市核心区近10年的土地利用状况及其分布格局的总体情况和区域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集合社会经济数据,根据CCA排序进行景洪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子多变量分析,探索各类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影响方式。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10年来研究区各土地利用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2004-2009年段,茶园和裸地都显著增加,增加率分别为406.4%和140.27%,主要来自于橡胶林的转出;橡胶林和旱地的转移面积量最多,分别为1906.339 hm2和1788.41 hm2;水域面积转移量仅1.046 hm2。2009-2014年段,香蕉地的面积变化率最大,高达166.63%,其面积增加659.34hm2,它大部分来自于旱地和橡胶林贡献;热性稀树灌木草丛、橡胶林、山地雨林、裸地和居民点面积的变化不大,变化率均小于10%。(2)研究区10年来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各时期各类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差异较大。2004年,香蕉地是优势类型,其形状最复杂、聚集度高;橡胶林是次要优势类型;茶园虽优势度和破碎度最低,但其形状最简单、聚集度高;水田的形状最不规则;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斑块密度最大且破碎度最为严重。2009年,所有类型的斑块密度相比于2004年都偏低;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丰富度和优势度最低;水田的形状最规则;与橡胶林和水域相邻的斑块类型单一主要是早地和居民点。2014年,季节雨林成为优势类型,丰富度和聚集度最高,水域的破碎度最小,这个时期的茶园的形状最不规则。(3)研究区不同时间段的空间格局特征变化也有差异。2004-2009年段,斑块密度和多样性显著下降,聚集程度增加,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使得土地利用开发强度增大,其利用方式更加复杂化。2009-2014年段,斑块密度和多样性都是略有增加,聚集度略有下降,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生态文明城市的发展理念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使其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主要表现为橡胶林的面积减少、占用耕地趋势得到抑制、城镇发展的集中度增加等。(4)CCA排序结果表明,研究区10年内人口总数和水果产量是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主要驱动力,其次是固定资产投资。其中人口总数是蔓延度指数、聚集指数、斑块密度和香浓均匀度指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生产总值是最大斑块指数的主要驱动因子,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散布与并列指数和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变化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景洪 景观格局 土地利用 CCA 社会经济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901;P237;F301.2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3-15
- 1.1.1 研究背景13-14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15-18
- 1.2.1 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研究现状15-16
- 1.2.2 典范对应分析应用现状16-18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18-21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8
- 1.3.2 技术路线18-21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准备21-35
- 2.1 研究区概况21-23
- 2.1.1 地理位置21-22
- 2.1.2 地貌与气候22-23
- 2.1.3 土壤23
- 2.1.4 自然资源23
- 2.2 数据准备23-35
- 2.2.1 数据来源23-24
- 2.2.2 主要的研究方法24-35
- 第三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特征分析35-53
- 3.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35-44
- 3.2 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44-47
- 3.2.1 200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44-45
- 3.2.2 2009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45-46
- 3.2.3 2014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分析46-47
- 3.3 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47-49
- 3.4 本章小结49-53
- 3.4.1 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分析49-50
- 3.4.2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分析50
- 3.4.3 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50-53
- 第四章 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因子CCA分析53-65
- 4.1 CCA模型建立与数据准备53-56
- 4.1.1 CCA模型构建和流程图53-54
- 4.1.2 数据准备与处理54-56
- 4.2 土地利用变化的CCA分析56-62
- 4.2.1 社会经济因子相关性CCA排序分析57-58
- 4.2.2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影响因子的CCA分析58-61
- 4.2.3 景观格局指数和时间样方各自的CCA排序分析61-62
- 4.3 对研究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62-63
- 4.4 本章小结63-6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65-67
- 5.1 研究结论65-66
- 5.2 研究创新点66
- 5.3 本研究不足66
- 5.4 研究展望66-67
- 致谢67-69
- 参考文献69-77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77-79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蓉;固定山区耕地 保护生态资源 景洪市坡改梯成效显著[J];云南农业;1995年04期
2 ;科技创新 促进研究所发展壮大[J];云南科技管理;2008年04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f,
本文编号:704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704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