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9:22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GIS 土地整理 综合效益 AHP 模糊综合评价
【摘要】:在当前土地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国家提出了“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土地整理作为能够解决土地不合理利用问题的重要手段,既是对基本国策的落实,也是协调人地关系、保护基本农田、实现耕地动态平衡的必要手段。把综合效益评价作为现代土地整理的一部分,准确、直观、科学的促进土地整理的发展,是土地整理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在国内外对土地整理研究的基础上,以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为研究对象,根据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原则和标准,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隶属函数对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研究:根据项目区建设内容和基本概况,根据定量化处理的评价指标值对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进行分项评价研究结果从而对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研究。本文在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原则和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以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通过实地调查,选取符合区域特点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项目概况和建设内容求取指标值,设置评价等级,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该项目进行分析评价,得出结果。本文通过对麦盖提县央塔克乡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同时也建议不能一味地只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只有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才能达到“经济上有效、生态上平衡、社会上可行”的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终目标。由于时间、资料收集、理论知识水平等条件的制约,本文对于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研究也只是初步的,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还应根据研究区特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研究区应当选择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土地整理综合效益的评价才更具科学性,同时指标的量化方法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主要要求克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客观性。总之,在实施土地整理时,不能只追求单方面的效益,必须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综合平衡,才能使得土地整理的综合效益最大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能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达到土地整理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GIS 土地整理 综合效益 AHP 模糊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301.2;P208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0-12
- 1.2.1 国外研究进展10-11
- 1.2.2 国内研究进展11-12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2-13
- 1.3.1 研究内容12
- 1.3.2 研究方法12-13
- 1.4 研究技术路线13
- 1.5 本文特色与创新13-15
- 第二章 GIS及土地整理概述15-19
- 2.1 GIS概述15-17
- 2.1.1 GIS的概念15
- 2.1.2 GIS系统功能15-16
- 2.1.3 GIS应用16
- 2.1.4 KQPalnning GIS平台功能简介16-17
- 2.2 土地整理概述17-18
- 2.2.1 土地整理的概念17
- 2.2.2 土地整理的特性17-18
- 2.3 GIS在土地整理中的应用概述18-19
- 第三章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涵19-24
- 3.1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概念19
- 3.2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内容19-20
- 3.3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20-24
- 3.3.1 系统理论20-21
- 3.3.2 土地经济供给理论21-22
- 3.3.3 可持续发展理论22
- 3.3.4 地域分异理论22-23
- 3.3.5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23
- 3.3.6 景观生态学理论23-24
- 第四章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4-31
- 4.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24
- 4.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24-27
- 4.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27-31
- 第五章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方法31-33
- 5.1 对比法31
- 5.2 专家打分法31
- 5.3 模糊综合评价法31-33
- 第六章 实证研究33-47
- 6.1 项目区概况33-39
- 6.1.1 土地利用现状34-35
- 6.1.2 土地利用经济效果35-36
- 6.1.3 整理后土地利用状况36-38
- 6.1.4 项目实施概况38-39
- 6.2 评价指标的定量计算39-41
- 6.2.1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39-40
- 6.2.2 社会效益评价指标40
- 6.2.3 生态效益评价指标40-41
- 6.3 建立项目区评价指标体系41-42
- 6.4 确定项目区评价标准42
- 6.5 构建隶属度函数并确定模糊关系矩阵42-44
- 6.6 项目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44-45
- 6.6.1 经济效益评价44
- 6.6.2 社会效益评价44-45
- 6.6.3 生态效益评价45
- 6.6.4 综合效益评价45
- 6.7 项目区综合效益评价结论45-47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47-49
- 7.1 结论47
- 7.2 建议47-49
- 参考文献49-53
- 硕土期间研究成果53-54
- 致谢54-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吴升,王家耀;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走向[J];测绘通报;2000年03期
2 杨红,陈百明,高永,张蓬涛,刘新卫;城市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3期
3 姜爱林,姜志德;论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学界定[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1期
4 党晓宁;;浅析GIS及其在校园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硅谷;2009年01期
5 李原存;;GIS可视化在土地整治中的运用研究综述[J];老区建设;2013年12期
6 李霞,刘秀华;论土地整理项目综合效益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郝光;农用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理论与实施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24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72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