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基于DEM的龙虎山地区地貌特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25 04:37

  本文关键词:基于DEM的龙虎山地区地貌特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龙虎山 丹霞地貌 Hack剖面 SLK 面积高度积分


【摘要】:丹霞地貌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在中国已有70多年的研究历史。从研究现状来看,丹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分类和定性描述上,定量化的研究成果很少。随着2010年中国丹霞申遗的成功,丹霞被全世界所认识,这也为丹霞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控制丹霞地貌发育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入手,运用地貌学中普遍使用的地貌参数来对丹霞地貌发育的环境进行分析,定量化方法的加入有利于国际间的对比研究,推动丹霞研究的国际化。 中国东南发育有众多的丹霞地貌,江西龙虎山以其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早已成为丹霞研究的热点地区。本文基于DEM数据和GIS技术对龙虎山地区的地貌参数进行了提取,结合区域地质数据对提取的参数进行分析。主要的分析结论如下: (1)研究区内的断层对地形坡度、坡向、起伏度的控制作用明显,在断层的两侧往往分布有以上不同的地形因子。 (2)研究区内7条河流的纵剖面最佳拟合函数为指数和对数,表明河流仍处于发育的壮年期及壮年早期,这可能是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导致河流发育滞缓。而其中的两条河(R1和R4)因受构造活动影响较小,发育更为成熟(壮年期),水系密度分析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 (3)河流Hack剖面的形态指示了区内构造抬升运动的历史,且抬升速率存在差异。而Hack剖面局部的凹-凸形态反映了断层近期的活动对河流的影响。 (4)研究区内的标准化河长坡降指标(SLK)与岩性、构造、支流汇入均有一定的关系,但高SLK值的分布更多是指示断层的活动。 (5)流域面积高度积分的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整体地貌的侵蚀程度较高(HI0.4),子流域高HI值更多是集中在研究区的东南角和一些断层附近。 这些地貌特征参数都指示了武夷山隆起对研究区的影响,致使研究区的地层在第四纪以来处于抬升状态,而抬升速率的差异导致了断层的切割。另外,地壳的抬升形成的地势差加之湿润多雨的气候造就了强烈的侵蚀作用。这一切都为区内丹霞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龙虎山 丹霞地貌 Hack剖面 SLK 面积高度积分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31;P20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引言10-18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6
  • 1.2.1 国内外丹霞地貌研究现状10-14
  • 1.2.2 国内外地貌参数研究现状14-16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6-18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18-24
  • 2.1 地理位置18
  • 2.2 气象水文18-19
  • 2.3 地貌概况19
  • 2.4 地质概况19-24
  • 2.4.1 构造19-22
  • 2.4.2 地层22-24
  • 第3章 野外调查与数据介绍24-30
  • 3.1 丹霞地貌与构造的关系24-25
  • 3.2 野外地质地貌调查25-28
  • 3.3 数字高程模型(DEM)28-30
  • 第4章 区域地貌特征分析30-59
  • 4.1 基本地貌形态特征分析30-32
  • 4.1.1 坡度30-31
  • 4.1.2 坡向31
  • 4.1.3 起伏度31-32
  • 4.2 水系流域的提取与分析32-38
  • 4.2.1 水系的提取与分级32-35
  • 4.2.2 水系密度分析35-36
  • 4.2.3 流域划分36-38
  • 4.3 河流纵剖面分析38-42
  • 4.3.1 河流纵剖面的提取38-39
  • 4.3.2 河流纵剖面拟合函数分析39-42
  • 4.4 HACK 剖面及标准化河长坡降指标(SLK)分析42-50
  • 4.4.1 Hack 剖面与 SLK42-46
  • 4.4.2 Hack 剖面分析46-47
  • 4.4.3 标准化河长坡降指标(SLK)分析47-50
  • 4.5 流域面积高度曲线及 HI 值分析50-59
  • 4.5.1 流域面积高度曲线及 HI 值50-55
  • 4.5.2 子流域 HI 值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55-57
  • 4.5.3 子流域 HI 值分析57-59
  • 第5章 区域三维地貌展示59-62
  • 5.1 制作方法59-61
  • 5.2 作用及意义61-62
  • 5.2.1 旅游服务61
  • 5.2.2 科普教育61
  • 5.2.3 地质公园建设61-62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62-64
  • 6.1 结论62-63
  • 6.2 建议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71
  • 附录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洪壮;李有利;杨景春;;北天山流域河长坡降指标与Hack剖面的新构造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2期

2 付顺;阚瑷珂;吴旭;李国庆;;四川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数据库平台构建[J];测绘科学;2011年05期

3 杨志;郭福生;刘林清;;基于MapGIS的江西省丹霞地貌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年01期

4 辜寄蓉;范晓;江浏光艳;王勉;;四川省地质遗迹景观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年04期

5 程三友;王红梅;李英杰;;渭河水系流域地貌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年03期

6 孙崇亮;王卷乐;;基于DEM的水系自动提取与分级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1期

7 彭华;中国丹霞地貌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2000年03期

8 欧阳杰;朱诚;彭华;;丹霞地貌的国内外研究对比[J];地理科学;2011年08期

9 王若柏,郭良迁,韩慕康,叶燕林,邬伦;河北平原水系密度与隐伏活动构造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10 侯建军,韩慕康;渭河盆地全新世隐伏构造活动[J];地理学报;199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江龙;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形成机理及其地学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35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735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