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首套全球30m分辨率土地覆被产品区域尺度精度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02 13:32

  本文关键词:首套全球30m分辨率土地覆被产品区域尺度精度评价——以河南省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精度评价 空间一致性 m分辨率 GlobleLand


【摘要】: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对全球首套30 m分辨率土地覆盖产品Globle Land30进行区域尺度精度评价。首先,以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CHINA-2010)为参考,分析两种产品的空间一致性;而后,通过Google Earth样本分析Globle Land30在空间不一致区域的制图精度;最后,利用野外实地考察样本对Globle Land30进行总体精度评价,并从土地覆被复杂度、高程等方面分析影响精度的原因,结果表明:1 Globle Land30与CHINA-2010空间一致性达80.20%。两种产品对耕地、林地、人工地面一致性高,对草地、水体、灌木、湿地、未利用土地的一致性低。2在空间不一致区域,Globle Land30的总体分类正确率略低于CHINA-2010,但两者对不同地类的优势不同。3经野外实地考察验证可知,Globle Land30的总体精度达83.33%。4GlobleLand30与CHINA-2010的空间一致性随土地覆被复杂度的增加而降低,并在高程过渡带较低。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精度评价 空间一致性 m分辨率 GlobleLand
【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2FY111800)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6A520081)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000)
【分类号】:P208;F301.2
【正文快照】: 1引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是地表各种物质特征及属性的综合体,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2]。因此,精确的土地覆被数据在提高碳循环、水文循环、气候变化监测、土壤退化等多种科学研究的准确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5]。目前,常见的全球土地覆被数据库分辨率在3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赵志平;;近30年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2 陈颖彪;周倩仪;陈健飞;;近30年广州市土地覆被变化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3期

3 邵全琴;赵志平;刘纪远;樊江文;;近30年来三江源地区土地覆被与宏观生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10年08期

4 孙凤琴;黄昊;陈美连;蔡碧观;陈思平;宫殿柱;;厦门环东海域规划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遥感分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曹俊;葛洁;王勇;荆创利;陈曦;;土地覆被数据质量评价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3年04期

6 吴丹;邵全琴;;近30年来长江源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7 翟俊;刘荣高;刘纪远;赵国松;;1990-2010年中国土地覆被变化引起反照率改变的辐射强迫[J];地理学报;2013年07期

8 张磊;吴炳方;;关于土地覆被遥感监测的几点思考[J];国土资源遥感;2011年01期

9 李道峰,郝芳华,刘昌明,郭乔羽;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前后库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3年02期

10 张小由;龚家栋;赵雪;周茅先;;额济纳绿洲近20年来土地覆被变化[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祥;王瑞杰;徐凌;;土地覆被变化与可持续发展[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李秀彬;;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水资源效应研究——社会需求与科学问题[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谢俊奇;;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与前沿[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伍光和;潘晓玲;;西北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考[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刘成武;李秀彬;黄利民;;中国土地退耕机制、原则及其政策[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前言[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蔡运龙;;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寻求新的综合途径[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朱永恒;濮励杰;;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乔家君;;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人地系统的影响分析——以河南省巩义市3个不同类型村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靳强;刘雪华;李纪宏;张爽;;秦岭中段南坡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遥感检测[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国瑞;重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研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响;从数量监测向质量监管拓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戚颖;三江平原典型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方先知;土地合理利用及其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3 宋宏利;多源土地覆被遥感信息融合及数据重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Chanhda HEMMAVANH;老挝砍伐森林的动力和土地保护策略[D];浙江大学;2009年

5 唐根年;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动态监测与生态影响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胡喜生;福州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及其与城市化耦合的关系[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7 何国松;多尺度丘陵山区耕地演变机理及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8 李景宜;渭河下游洪泛区土地风险区划及安全利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瀚;土地覆被遥感监测野外样点信息采集与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王亚慧;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及其对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D];兰州大学;2015年

3 李婕铭;过去40年来景泰地区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荀剑宇;若尔盖县近50年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D];绵阳师范学院;2016年

5 王巨;典型岩溶乡镇土地覆被变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徐硕;澜沧江中游土地覆被动态变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厚翔;三江平原北部近55年来土地垦殖时空格局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8 欧阳贝思;南方丘陵山地带十年(2000-2010)土地覆被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9 吴文丽;基于SPOT/VEGETATION影像小波变换的吉林省白城市土地覆被变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志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市土地覆被变化分析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78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778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7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