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与生态恢复措施关系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地貌与生态恢复措施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DEM 数字地形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 彭阳县 地貌部位
【摘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二副区的彭阳县为研究区,以1∶50 000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2014年资源三号高清遥感影像数据为数据源,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提取正负地形、剖面曲率、坡度和地势起伏度、地貌类型,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自动提取划分梁峁顶、梁峁坡、沟坡、沟底和沟谷塬区5类地貌部位。结合资源三号高分影像等数据对自动提取的地貌类型进行修正,将自动提取的地貌部位进行实地验证,分析研究区地貌部位及景观格局与生态恢复措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运用DEM地形分析方法可以自动提取彭阳县的梁峁顶、梁峁坡、沟坡、沟底、沟谷塬区等地貌部位;彭阳县5类地貌部位的面积大小为梁峁顶梁峁坡沟坡沟底沟谷塬区,地貌类型面积以梁峁顶和梁峁坡为主;不同地貌部位生态恢复措施景观配置不同,依据自动提取的研究区地貌数据,继续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合理布设生态恢复措施。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宁夏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DEM 数字地形分析 黄土丘陵沟壑区 彭阳县 地貌部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81)
【分类号】:P931.6;P208;X171.4
【正文快照】: 地貌是地域分异的主要指标和主导因子,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其他生态、环境因子的分布与变化[1],且地貌的形态特征、海拔、坡度、坡向等影响着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布局和改造措施,在不同地貌部位中实施不同的生态恢复措施不仅改善了土壤的物理特性,而且改善了区域生态景观空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玄_g;地貌基本形态的主客分类法[J];山地学报;2004年03期
2 樊克锋;杨东潮;;论太行山地貌系统[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曲景慧;刘集伟;;本溪钓鱼台地貌的分布及成因[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范勇;徐刚;;线状地貌分形研究综述[J];科技传播;2012年19期
5 曹伟超;谭理;申学林;应国伟;王蕾;;地理国情监测中地貌形态识别研究——以汶川地震核心灾区为例[J];测绘;2012年06期
6 张玉存;孔涛;付献斌;;基于双重逆极限空间的地貌信息数据挖掘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1期
7 夏伟生;;南湖地区的几个砂漠地貌问题[J];兰州大学学报;1961年01期
8 高玄_g;地貌基本形态的位差分类法[J];山西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9 乌云其木格;内蒙古地貌的发育与特征[J];阴山学刊;1995年S1期
10 王惠;张春梅;崔国启;;编辑地貌的技巧和方法[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捷;;地貌遗产评价方法综述[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王凤云;李万忠;;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台地貌》形成机制探讨[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3 崔灵周;李占斌;肖学年;;岔巴沟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特征量化研究[A];“全国水土流失与江河泥沙灾害及其防治对策”学术研讨会会议文摘[C];2003年
4 李雯静;龙毅;;基于分形理论的地貌形态及其成因分析方法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麻莉;;基于DEM自动划分湿地微地貌形态——以黑龙江洪河国家级湿地保护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陈浩;Y.Tsui;蔡强国;L.G.Tham;胡文生;梁广林;;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坡沟地貌形态演化特征[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永清;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特征与空间尺度转换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2 桑广书;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褚永彬;祁连山地貌特征及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4 陶象武;基于GIS的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空间变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金玉休;渤海东部潮流地貌及控制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6 舒成强;元谋干热河谷潜蚀地貌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维崧;基于地貌综合方法的数字晕渲图优化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徐道柱;基于TIN和RGD的地貌综合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3 孔涛;基于双重逆极限的地貌信息挖掘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4 张廷;基于DEM的洮河流域构造地貌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郗增福;广东乳源大峡谷地区的层状地貌[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颖;基于DEM的地貌分形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高丽芳;基于DEM的岳麓山地貌特征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曾德耀;基于最佳地形因子组合的地貌形态类型划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5年
9 邢汉发;基于PDA的地貌变化信息采集方法研究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7年
10 黄燕;三维地形地貌的可视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893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893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