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测高波形重构算法及其在黄渤海海域的应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卫星测高波形重构算法及其在黄渤海海域的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卫星测高 波形重构 多前缘多阈值算法 改进β-5算法 海面高
【摘要】:卫星高度计在海洋上的测量精度可达5cm。但在近海,受陆地、近岸海洋地形、地球物理环境等的影响,高度计回波波形发生畸变,数据的质量下降并出现数据缺失的情况。近海是人类活动较为频繁的海域,对近海测高数据进行重构能有效提高近海卫星测高数据质量,增加人们对近海的认识。本文采用波形重构算法对黄渤海海域的Jason-1卫星SGDR数据进行处理,改正距离观测值,并将波形重构后Jason-1卫星测高数据得到的海面高与MSS_CNES_CLS11模型相比,进行精度评价,研究适合黄渤海区域的波形重构算法。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分析黄渤海海域Jason-1卫星SGDR波形数据。受陆地回波信号影响,回波波形在海陆交界处、岛屿众多的区域会发生畸变;在海陆交界处容易发生卫星跟踪失锁的现象,尤其是由陆地进入海洋时,造成数据缺失。(2)采用阈值算法前缘位置分析的方法对黄渤海海域波形进行统计,前缘中点位置在30-32之间的波形占总波形的96.31%,即约3.69%波形受到污染。(3)与β-5算法相比,改进β-5算法波形拟合能力较强,平均每周期20Hz数据有效点数比β-5算法多3365个,数据损失远远小于β-5算法,重构后海面高与卫星重跟踪海面高差值均方根误差为0.12m,比β-5算法小0.07m。(4)将多前缘多阈值算法重构后海面高与卫星重跟踪后海面高进行比较,差值均方根误差为0.09m,优于改进β-5算法。(5)与MSS_CNES_CLS11模型进行沿轨海面高比较,改进β-5算法的差值的平均值为0.103m,差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148m,小于卫星重跟踪算法;多前缘多阈值算法的差值的平均值为0.092m,差值的均方根误差为0.144m,均小于卫星重跟踪算法和改进β-5算法,多前缘多阈值算法比改进β-5算法更适用于黄渤海海域。
【关键词】:卫星测高 波形重构 多前缘多阈值算法 改进β-5算法 海面高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228.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9-13
- 1.2.1 测高卫星发展现状9-12
- 1.2.2 波形重构发展现状12-13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13-14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14-15
- 第二章 卫星测高波形理论15-24
- 2.1 卫星测高回波原理15-18
- 2.1.1 卫星测高原理15-16
- 2.1.2 卫星高度计波形形成过程16-18
- 2.2 波形重构算法18-23
- 2.2.1OCOG算法18-19
- 2.2.2 阈值算法19-20
- 2.2.3 β 参数算法20-22
- 2.2.4 基于波形前缘识别的波形重构算法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三章 黄渤海海域卫星测高回波波形24-37
- 3.1 研究区域与数据24-26
- 3.1.1 研究区域24-25
- 3.1.2 数据来源25-26
- 3.2 变轨前测高数据波形分析26-29
- 3.3 变轨后测高数据波形分析29-34
- 3.4 Jason-1 卫星波形污染情况34-36
- 3.5 本章小结36-37
- 第四章 黄渤海海域波形重构算法研究37-60
- 4.1 距离改正分析37-50
- 4.1.1OCOG算法距离改正37-39
- 4.1.2 阈值算法距离改正39-40
- 4.1.3 多前缘多阈值算法距离改正40-43
- 4.1.4 β-5 算法距离改正43-46
- 4.1.5 改进 β-5 算法距离改正46-50
- 4.2 沿轨数据分析50-57
- 4.2.1 共线前沿轨海面高分析50-55
- 4.2.2 共线后沿轨海面高分析55-57
- 4.3 交叉点分析57-58
- 4.3.1 共线处理前交叉点57
- 4.3.2 共线处理后交叉点57-58
- 4.4 本章小结58-60
- 第五章 黄渤海海域海平面确定60-69
- 5.1 数据剔除60
- 5.2 共线处理60-62
- 5.2.1 确定参考轨迹60-61
- 5.2.2 计算正常点海面高61-62
- 5.3 交叉点平差62-64
- 5.3.1 确定交叉点位置62-63
- 5.3.2 平差工作63-64
- 5.4 海平面高确定64-68
- 5.4.1 定性分析64-65
- 5.4.2 定量分析65-68
- 5.5 本章小结68-69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9-71
- 6.1 主要结论69
- 6.2 下一步工作69-71
- 参考文献71-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76-77
- 致谢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海洪;钟波;王伟;于丹;;卫星测高的局限与新技术发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01期
2 王庆廷;《卫星测高原理》简介[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6年02期
3 管铮 ,翟国君;《卫星测高原理》简介[J];海洋测绘;1996年03期
4 文汉江;小波及多分辨模型在卫星测高中的应用[J];测绘学报;2000年04期
5 彭富清,张瑞华,石磐,夏哲仁,程芦颖;利用卫星测高空间技术建立数字化海洋[J];测绘工程;2003年01期
6 黄谟涛,翟国君,欧阳永忠,孙纪章,陆秀平,徐广袖,任来平,王克平,刘传勇,侯世喜;卫星测高技术应用研究回顾与展望[J];海洋测绘;2004年04期
7 于锦海,张传定;卫星测高混合边值问题的球谐级数解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8 李建成;褚永海;姜卫平;徐新禹;;利用卫星测高资料监测长江中下游湖泊水位变化[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2期
9 冯伟;钟敏;江敏;许厚泽;;联合卫星测高和模式资料研究海水热含量变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7期
10 周浩;汪海洪;罗志才;周波阳;周林兵;;基于动态聚类分析的卫星测高波形分类[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锦海;张传定;;卫星测高问题的球谐级数解法[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天佑;高金耀;吴招才;张世晖;;卫星测高资料在边缘海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3 唐元义;许厚泽;;卫星测高-重力混合边值问题的自然边界元解法[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厚泽;常金龙;钟敏;;联合卫星重力和卫星测高研究全球海平面的变化趋势[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苏达权;陈雪;刘祖惠;;卫星测高确定的重力与海洋船只测量重力的对比及其精度分析[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6 晁定波;李金文;宁津生;李建成;;卫星测高大地水准面观测资料的二维经验功率谱密度估计[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7 李建成;宁津生;晁定波;姜卫平;;卫星测高在大地测量学中的应用及进展[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14分会场海洋开发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8 黄谟涛;管铮;翟国君;凌勇;欧阳永忠;;利用中国地区和全球卫星测高重力数据扩展高阶位模型[A];纪念中国测绘学会成立四十周年论文集[C];1999年
9 张世晖;刘天佑;高金耀;;利用卫星测高重力异常进行冲绳海槽海洋岩石圈密度成像[A];《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进展》论文集[C];2004年
10 黄谟涛;翟国君;欧阳永忠;陆秀平;王克平;徐广秀;;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反演海底地形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元德;应用卫星测高技术确定南极海域重力场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超;卫星测高波形重构算法及其在黄渤海海域的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2 王斌;由卫星测高资料确定海洋潮汐模型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3年
3 阮海林;卫星测高波形重跟踪算法在台湾周边海域的应用研究[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0年
4 孙文;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海洋重力场方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5 高永刚;利用卫星测高进行陆地湖泊水位变化监测[D];河海大学;2006年
6 胡淑梅;卫星测高反演海域重力异常和大地水准面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453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945379.html